中南民族大学门卫杨新华大爷利用休班时间蹭课变学霸而走红网络。这位“蹭课”大爷喜欢听生物、药学课。在课上,他明白了为什么家乡人过去吃棉籽油会不孕不育、工厂工友曾患下的气胸是什么医学原理。他说:“这一辈子,想读书时没条件,现在精力不济,只能听多少算多少。”
高校保安这些年已成励志代名词。尤其是北大保安,考大学的人很多,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这跟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的传统有很大关系。可是,跟北大保安比起来,门卫大爷更值得敬佩,因为他只是兴趣使然,想读书时没条件,现在仅仅是渴求知识。
当下社会上的各种兴趣班和培训班多是针对青少年的,几乎看不到专为老人提供的培训课程。而官方办的老年大学能提供的课程非常有限。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方面的需求更有大量增加的趋势。
解决之道,一是更多大学要敞开怀抱,开放办学,通过招收旁听生、选课生等,让教育资源惠及包括老人在内的平民大众;二是文化教育机构不妨抓住商机,老年蹭课族更愿意为精神文化付费。
(《广州日报》4.30 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