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

    中国具备化解安全威胁的定力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6日   06 版)

      记者:在当前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动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趋于复杂与严峻。您如何评估中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以及其所带来的安全威胁?

      钱利华(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少将):总的来说,中国目前面临的安全挑战呈现多样化,但海上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从东北方向看,朝核问题引发的变数始终存在;在西部方向,恐怖势力对国家安全稳定构成直接现实威胁;在南海、东海方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之争依然紧张复杂。

      南海问题,在中国崛起进程中,是被炒作放大的问题,其背后是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美国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同时,制定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此外,美国还加强军事同盟,建立伙伴关系,防范牵制中国的一面十分明显。

      东海问题绕不开日本。日本的终极目标是摆脱美国控制,抑制中国崛起,不仅要成为正常的国家,还要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记者:应对各类安全威胁,中国军队准备好了吗?

      钱利华:中国的安全环境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当时美国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制裁、军事上封锁,在中国周边建立了好几个军事联盟,目的都是遏制共产主义中国。最终,中国还是打破了制裁封锁,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比较而言,当时的安全环境比现在更加复杂严峻。

      那个时候我们都顶过来了,现在力量对比发生这么大变化,现在的安全环境真是无所惧,我们有定力、信心化解安全威胁。

      变化的是,中美力量对比正发生巨大变化。中国2010年上升为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0.2万亿美元,是日本经济总量的两倍多。世界上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规模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

      军事上,中美的差距也在缩小。现在的中国军队有核武器、航空母舰及其他高精尖武器,这两年军队的全面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人员素质、武器装备水平,还是训练和作战水平,都得到大幅跃升,具备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说到底,冷战是一种意识形态之战,也是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既没有人员往来、也没有经贸往来。而现在,中美之间已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因此不可能爆发美苏之间那样的冷战。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说,2015年中国中央本级国防支出将增10.1%,升至8868.98亿元人民币。作为军人,您怎么看军费问题?

      钱利华:我们先从两个维度来看中国的军费。从国内来看,今年的中央财政支出预算中,增长幅度达两位数的共有五个领域,国防经费支出排名第五位,政府将支出更多地投向了粮油物资储备、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农业水利林业、科学技术几大领域。

      与国外相比,近15年来,中国国防经费占GDP比重一直在1.3%到1.5%之间,而美国则保持在3.8%至4%之间,俄罗斯在4%以上,日本近三年则连续增长,创造历史新高。世界主要国家的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平均值是9.86%,而中国军费支出占财政支出平均值不到6%,中国军费支出虽然处在世界第二,但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

      因此,中国军费的投入是合理适度的。中国军费增长被认为对外构成威胁,是没有任何逻辑性的。

      中国发展军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也没有针对任何国家在军事上采取手段,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少数国家、少数人的蓄意制造。

      (《国际先驱导报》3.20-26 熊争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