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4日 星期二

    假币仿制得越来越逼真了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4日   01 版)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假币案件年均立案1000起左右,去年缴获假币超过5亿元。

      假币是如何做出的呢?

      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负责人董永宪说,犯罪分子买好纸,烫印好安全线,一层层叠加印刷不同的颜色,印完后裁切和二次加工,每张假币都要用机器或人工加压,在假币上形成凹凸感。因其制作工序繁杂,小小误差就会导致错位、重影,成为“废票”,所以技师很“宝贵”,他们可以凭感觉,用普通颜料调出近似真币的颜色,也因此报酬惊人。

      据介绍,从这些年收缴的假币来看,96.7%的假币来自广东画工彭大祥所制胶片版印制。在不借助电脑设备的情况下,彭大祥靠手工绘制了整套人民币胶片母版。彭大祥2013年被判处无期徒刑,但社会上制假还在用他的胶版。

      董永宪指出,“假币做得如此用心是因为获利惊人。去年底查获的粤东2.2亿假币案,犯罪分子24小时不停休,一星期就能印一吨纸,将近一个亿。”

      这些年犯罪分子可谓铤而走险,但实验室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追本溯源。董永宪介绍,“拿假币纸张来说,我们分析纸张纤维,判断它是针叶木还是阔叶木,对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检验,对纸张所含水分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纸张产地,便于公安部门查窝点、追上游。”

      “在传统造假的基础上,近年来假币制造出现了新趋势。”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反假币处处长潘玉宗指出。

      网络化。贩售、运输、交易假币通过网络完成,加大了公安机关的侦破难度。

      小额化。不久前,山东一团伙制作16万元的一元硬币假币,却花了18万元。“他们制售时间短还没有盈利,但这充分说明当前小面额假币增多的事实,危害更大。”

      便捷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造假分子利用打印机、油墨、纸张就能打印出假币。

      据悉,近年来广东假币破案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制售假币也呈现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的趋势。去年,查获百元假人民币的新冠字号为30组。“新发冠字号数量的增加,说明新的假币伪造窝点仍不断出现。”潘玉宗表示。

      (《人民日报》3.17 王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