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无宗教而有道德的国度,不能用宗教的办法来约束人心,只能用道德的宣讲来确立做人的标准。
中国的古代史和现代史加在一起,才更加全面地告诉我们,一方面,即使有了儒家,这个社会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失去了儒家的制衡,这个社会就简直一无是处了。更重要的是,人们还是深陷在功利之中。比如,有人来请你讲课,不听你讲“四书”,一开口就说什么“曾国藩的管理学思想”,还是想要挣钱。其实,应该从挣钱这件事脱离出来,从国学的角度来反观它。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杨指杨朱,墨指墨子,都是讲“利”,如果失去宗教的制约,又没有道德的正面引导,那么,有多少中国人,就会产生多少杨朱。现在的中国人可以说是十三亿个杨朱,都有吃好点过好点的愿望,中国的GDP冲上去了。但是,这十三亿个杨朱,失去儒家的制衡,产生了道德困境,相互之间缺乏关爱,整个社会不是一个有机体。其实,老祖宗的东西很重要,以往把国学看得太被动,现在来看,国学才是保证中国长治久安甚至是发展的动力之一。
(《齐鲁晚报》3.9 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