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4日 星期二

    哪种流动人口文化融入更容易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4日   06 版)

      按照常理,城——城流动人口对城市文化和生活习惯更加了解,应更容易适应和接受另外的城市,但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相反,城——城流动人口的文化习得水平不如乡——城流动人口。为何会这样呢?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他们在语言方面没有差别;在饮食和卫生习惯上,城——城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的差别显著较小,在其他方面基本没有统计差别;在居住方面,城——城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的交融显著更好。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旦将受教育程度纳入模型,户籍系数的性质即发生逆转。这可能与两类人群的预期差异有关:城——城流动人口长期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在流入地起点更高、期待也更高,如可能期望冲破小城市的束缚和樊篱,到一个相对“自由”“公平”的大世界、凭借自身能力实现更大的梦想。

      但是,当他们卷入到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少的社会网络支持、更高的生活成本之中时,梦想在现实中受到打击并被异化。相反,在农村文化剧烈变迁和重构中,城市文化不可避免地成为先进和进步的象征;对处在“人的城市化”初级阶段的乡——城流动人口而言,也许正是这样一种“白纸”状态反而有利于其心理和文化的城市适应。

      (《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杨菊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