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阿廖沙的第二故乡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1日   03 版)

        1月21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时,阿廖沙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儿子聊天,当然,他们用的是俄语。60岁的阿廖沙是该机构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阿廖沙说,这是一个非商业性机构,致力于推动在中俄友好战略合作框架下两国具体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在他办公椅右侧的墙上,挂着已故中国领导人刘少奇的大幅画像。除此之外,室内四处摆放着和刘少奇有关的书籍,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儿子刘源等的照片都一一挂在墙上。

        最为引人注目的照片,是阿廖沙被头发花白的祖父刘少奇搂住亲吻面颊,那是1960年,两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这显示了这个办公室主人的特殊身份。从国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俄罗斯人,但从血缘关系来说,他是刘少奇的孙子。

        在王光美的安排下回到中国

        1939年9月,刘少奇的一对儿女——刘允斌和刘爱琴被周恩带到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1950年,刘允斌在莫斯科与大学同学玛拉·费多托娃结婚,并先后生育女儿索妮娅和儿子阿廖沙。

        1955年,刘少奇要求刘允彬回国工作。尽管妻子一再反对,但他还是选择了回国,在内蒙古包头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58年,玛拉带两个孩子来中国居住了十余天,回国后与刘允斌离婚。

        如今,来中国快12年的阿廖沙60岁了,且已在广州定居,拥有一个叫“刘维宁”的中文名字。他的儿子和女儿都是在暨南大学学的中文,如今孙子也在广州出生了。广州还有个新四军合唱团,很多当年新四军成员的后代们聚在一起唱红歌,阿廖沙有时也会和他们一起演出。

        他知道“红三代”这个名词,但他又觉得,自己和那些人不一样。“他们生长于中国,能很快找准自己在中国的位置,但对我来说,这很困难,如何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情,需要我去适应。”

        在阿廖沙办公室的照片墙上,还有另一张照片值得注意。照片中,阿廖沙和仅仅比自己大了4岁的叔叔刘源亲切地拥抱在一起。2003年,正是在刘源的母亲王光美的安排下,阿廖沙才得以来到中国。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踏足北京时,奶奶王光美给予了热烈欢迎,并召集了家族所有能来的亲戚聚会。

        在俄罗斯数十年从不提起祖父

        5年前,在莫斯科,阿廖沙所在的机构注册成立。“以前俄罗斯更多的是跟欧洲合作,对中国了解不算多,我觉得有义务去告诉他们我已经掌握的资源、知识。我想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阿廖沙解释自己创立这个机构的原因。

        来到中国之前,阿廖沙是一名俄罗斯军人。为了避免麻烦,他在俄罗斯生活的数十年里从不向人提起祖父和父亲。从1979年开始他就在航天局任职。“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而我就是在地面跟他们通话的人。”阿廖沙说。拥有中校军衔的他,管理着一支70多人的队伍。

        阿廖沙曾概括过自己在俄罗斯的生活,“像平民百姓一样”。如果没有中国来信,他恐怕会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退休,然后在俄罗斯度过晚年。

        为了来中国,阿廖沙抛弃了在俄罗斯宇航局的职位,选择了提前退役。如今他所在的中国办事处共有8个人,这包括了他的儿子刘安东。这样的人数规模让他管理起来游刃有余。在去年,中国办事处共举办了100场活动,其中绝大部分跟中俄两国的政府部门相关。

        60岁已经是一个可以退休的年龄,但阿廖沙说自己还没想过退休的事,或者说他在俄罗斯军队中退役,就已经是“退休”了,而现在,他正在开展自己的第二个人生——毕竟,他的叔叔刘源比他还大4岁,如今还是中国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南都周刊》2015年第5期 黄昌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