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外企生产部门开始撤离中国,或转投他方,或回归本国。与此相伴,则是我国失去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就业岗位和技术输入。
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环保执法增强、更为挑剔技术引进、本土替代技术持续崛起等。当然,也不排除由于我国的生态质量正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外企开始另做打算。
从上述情况能否得出中国经济恶化的结论?答案恰恰相反。就以劳动力成本提高而论,随着我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持续增长,中国人民通过勤劳致富,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既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目的,也是我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正是中方的大量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与国际资本在我国开放时代的有效结合,才形成了迄今为止的长期多赢。
随着中国继续腾飞,以充沛劳动力为标志的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已进入新时代,其新标志则是中国民众技能提高、中国技术开始展翅、中国资本走向世界。中国的新一代正在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并经受更好的训练,中国的创业者正开辟更多高新技术疆域,中国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外储正在到全球各地寻找增值机会,中国资本不再囿于国内投资,中国每年有一亿多人口出国出境旅游,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凡此种种,都说明我们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一些外国在华投资此时退场,恰恰不是中国经济的恶化,而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自然结果,它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的成功。
进入到新时代,中国人将更多地自主创业,就如同中国人正努力成为拉动国内市场消费的主力。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绿色产业,致力于先进制造,积极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端,多在附加值上下工夫。
(《人民日报·海外版》2.28 沈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