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17日 星期二

    教育,是“不足”还是“过度”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17日   06 版)

        近日,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老师刘金菊发布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她的研究显示,我国的教育过度现象值得警惕。引起强烈反响。

        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和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

        “教育过度是指在巨大就业压力下,很多从业人员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工作所要求的水平。数据表明,我国教育过度率从1990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28%”,刘金菊的研究认为,教育过度会催生严重抑郁,也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但是,程方平却认为,教育过度是一个伪命题。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不足’而不是‘过度’。我们的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等还是比较缺乏的,是应该大力培养的。过度的感受往往来自于个人,是个人对于希望与现实之间差别的反应。”程方平说。

        洪成文表示:“高等教育具有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纯经济学的术语,一边是投入,另一边是回报。”

        “如果再将回报与就业联系起来,那么教育将势必狭隘到:找到了工作,就业了,就是不过度,否则就是过度。如此,显然把高等教育简单化了。”洪成文说。

        “高等教育还有非经济学功能的问题,比如延缓就业,比如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比如家庭文化水平的提高,等等。如果以此来考量,那么我们也可以设问:上大学的学生就业有问题就说明高等教育过度,那么高中毕业生就业就没有问题了吗?到时候,是不是有高中教育过度呢?因此,教育过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可以的,但是将高等教育功能简单化为经济学的功能,显然是经济学化了。”洪成文说。

        (《光明日报》3.10 姚晓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