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0日凌晨,广东揭阳惠来县葵潭镇一个附近荒无人烟的砖厂突然被上百警力包围。当警方破门而入时,看到的并不是窑炉烧砖的场面,而是一张张从印刷机里如雪花般飞出来的“百元大钞”。警方现场缴获假人民币1.3亿元,抓获罗某华等7名犯罪嫌疑人。
此前,广东警方根据群众举报制售假币的线索,已在揭阳普宁市侦破以熊某祥为首的特大伪造货币案件,在其窝点收缴假币9270万元。但在熊某祥等人落网后,此案中的罗某华却蛰伏起来,暗中继续制售假币,直至经过警方半年多的追踪侦查,最终一网打尽。
警方除在揭阳惠来县的窝点内缴获1.3亿元假币之外,还查获印刷机、晒版机、切纸机、油墨、纸张等一大批制假设备、原材料。同时,广东汕尾市公安机关在该市抓获此案幕后主谋、犯罪嫌疑人李某。
假币是经济运行中的毒瘤,既扰乱金融秩序和货币市场,又给老百姓造成直接损失。警方指出,广东一些地方制造假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易成为犯罪分子集中造假的聚点。记者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仅去年广东就捣毁12个制造假币窝点,缴获假币2.92亿元,破获相关案件64宗,抓捕11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绝大多数制造假币犯罪出现在粤东地区。
假币犯罪屡打不绝,与假币制作准入门槛不高获利高有关。广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反假币科科长刘劲涛说,一个假币生产窝点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印刷作坊,所用印刷机、油墨和商业用纸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门槛很低,只要能拿到制版胶片,加上技术员有较强的调色能力,就具备制造假币的基本条件”。
据介绍,目前假币的“第一手批发价格”约为每张百元假币需6元真币,转手销售之后价格还会被步步推高,制贩假币人员获利十分“可观”。
制贩售假币是严重犯罪行为。公安部近年来已成立了反假币实验室,并在全国建立了13个假币监测点,以及时掌握假币犯罪动态,提高打击假币犯罪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业内专家建议,相关金融机构、司法部门要和公安机关加强合作,提升假币犯罪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研判水平。
(《北京晨报》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