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

    “十羊九不全”的流言是从哪儿来的

    《 文摘报 》( 2015年02月28日   05 版)

        有传言说“十羊九不全”,羊年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容易孤寡,一生命苦多舛。类似的说法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流传开的呢?

        慈禧太后惹的祸?

        有一种说法认为,“羊年不吉”是慈禧太后惹的祸。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属羊,她手下两大权臣曾国藩和李鸿章属羊,她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也属羊。而彼时,恰逢清朝末年,统治阶层腐朽没落,于是,革命党趁机宣传,说属羊的人会给国家带来灾祸,试图从命理迷信的角度来动摇清廷统治。

        这个说法不确。

        清朝有一部小说《镜花缘》,作者李汝珍从1795年(嘉庆元年)动笔,写到1815年(嘉庆二十年)。在这本小说中他提到一句俗语:“俗传女命北以属羊为劣,南以属虎为凶。”可见,早在嘉庆年间,民间便认为女子属羊为劣。而那时,慈禧太后、曾国藩等人,甚至还没出生。

        其实,还有更早的记载。

        《金瓶梅》第六十二回中,李瓶儿暴病身亡,西门庆请了位姓徐的阴阳先生批书。徐先生告诉西门庆,称李瓶儿前世是滨州王家的一个男人,打死了一只怀胎的母羊,所以今世罚做女人,还要罚她属羊。

        由此看来,在明朝人的观念里,属羊不算什么好事。再往前找,在明前的历史记录里,“属羊不吉”的提法几乎没有,因此基本上可以锁定,这种说法在明代才开始流传。

        相术使“女子”与“羊”联系

        然而,这没有解决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是羊?为什么女子属羊如此不吉利?

        追根溯源,得从相术说起。

        唐初曾出现了一名厉害的相士,名为张憬藏,有记载称,张憬藏有次见到一名叫裴珪的官员,后者请出小妾赵氏想让张憬藏看一下面相,张憬藏实话实说称:“夫人目修缓,法曰‘豕视淫’,又曰‘目有四白,五夫守宅’,夫人且得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赵氏是不安分的命。后来,赵氏果然红杏出墙,被捉奸。

        这个故事提供了关于“属羊不吉”的一个重要的源流线索,即“目有四白”。

        “目有四白”通俗点说,就是人的眼白多,瞳孔小,眼珠转一圈,上下左右都有白的。这个典故出自汉朝王符的《潜夫论》,根据王符的观点,眼白多的人,会死于兵刃之争。不过,这种不吉利的面相特点并未特指女性。

        一直到了张憬藏的时代,“目有四白”后面才多了一句话:“五夫守宅”。意指一个妇人藏了五个姘头在自己家里。于是,从那时起,这种“四白”面相专指淫妇。不过,也有一些人将“目有四白,五夫守宅”理解为一个女子先后嫁了五任丈夫。前四任丈夫自然被理解成“一命呜呼”了。于是,这一说法还是负面的——克夫。

        唐宋之间,后周的王朴曾在《太清神鉴》里提到:“羊睛四白定孤孀。”这句话不光把“四白”和“孤孀”联系到一起,也第一次提出了比喻:四白之眼,就像是羊的眼睛。女子与羊,终于成了一对不吉利的本体和喻体。

        “红羊劫”的“牵强附会”

        到了明朝,“眼睛像羊的女子命不好”的说法,竟不知怎么就被民间传成了“属羊的女子命不好”,从面相转移到了属相。

        晚清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更给这个说法推波助澜。有命理先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事后诸葛亮”屈指一算,算出一个弥天大祸——“红羊劫”。

        中华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为纪年,轮换循环,每六十年为一甲子。算命先生认为,其中有两个相联的年份特别不吉利——丙午、丁未。丙、丁、未皆五行属火,火色为红,未是羊年,因而,这个劫数又叫“红羊劫”。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他统计说刘邦驾崩、王莽篡位、五胡乱华、则天称帝、安史之乱、靖康之耻等“大事”,都是在丙午年或丁未年发生的。

        实际上,太平天国爆发的1851年,是丁亥年,跟丙午、丁未没有关系。于是又有人称,太平天国的两大首领分别是洪秀全,杨秀清,“洪杨洪杨,不就是红羊嘛”。

        这个牵强附会现在看起来荒诞不经,可当时,人们都当一回事。“红羊劫”里有个羊字,代指未年。老百姓们想起“属羊不吉”的老传统,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流言传播愈加广泛,民众更加笃信,一直到了今天。

        (《看天下》2015年第5期 马伯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