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

    不是哪种动物都能被驯化

    《 文摘报 》( 2015年02月28日   03 版)

        在距今约10000~4000年前,农业文明尚处早期,“马、牛、羊、猪、狗、鸡”这6种广布性家畜都已经先后被驯化(因为文化差异原因,西方不认为狗是家畜),另外还有一些只分布于局部区域的大型动物也被驯化。

        世界上的哺乳动物有5000多种,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十几种被人类驯化了呢?而且,最近4000年来科技一直在发展,但这个数字并没有随之增加多少。

        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认为,驯化不仅仅是将野生动物驯服饲养,而且必须经过选育,使其成为能长期稳定饲养的家养动物。因此,能被驯化的目标动物必须要满足6个条件,即“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或其他价值”、“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性情温顺”、“不易受惊”和“能在驯养条件下交配繁殖”。

        于是,肉食动物和新陈代谢率高的小型啮齿动物,因为饲养回报率低被淘汰了;吃草的大象和大猩猩,由于生长周期长达15年以上,至今也无人愿意从小开始饲养选育;脾气暴躁而颇具威胁性的灰熊、犀牛、河马和斑马,则没有人敢饲养选育;至于缺乏跟从头领的等级制习性的羚羊和鹿,在被圈养时容易惊慌、难以繁殖,所以也从名单上剔除了。

        必须指出,这些条件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狗最先被人类驯化,而狗的野生祖先灰狼,则是不折不扣的肉食性动物。《自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科学家们比较了狗和灰狼的基因组,发现在驯化过程中,灰狼的淀粉消化酶基因以及糖类转运基因在表达量和蛋白活性上都产生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大大增强了狗消化淀粉类粮食的能力;同时,还有一系列与脑发育有关的基因受到了人工选择的改良,使得狗的性情和行为变得温顺乖巧。

        (《文汇报》2.21 姜雨 王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