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上,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你不一定知道它,它却可能影响过你的生活。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这条线被发现后的几十年里,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过:建设兵团垦荒戍边、支援大西北,三线建设……国人一次次地大规模从线的东面迁往西面,然而如今,中国依旧有94%的人口居住在“胡焕庸线”的东南面;96%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在这一面。
地理学家们现在倾向于从气候的角度理解“胡焕庸线”的存在:在北方,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与其在许多地方重合,也就是说,这条线的一边是半干旱区,另一边则是湿润区。而从甘肃天水至云南腾冲,这条线几乎一路就沿着青藏高原的南缘而下,一边是高原,一边是平原。
研究人员通过古代降水的变化,确定“胡焕庸线”大约在公元1240年代左右形成。那几十年,恰逢气候突变,温度骤降,西北不复汉唐时的温暖湿润,转而朝着现代气候特点发展。各种旱涝灾害的发生,亦在这一气候突变之后,与“胡焕庸线”的走向越来越吻合。
“胡焕庸线”在2009年地理学界评选出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仅次于“珠峰测量”,名列第二。
(《中国青年报》第15079期 黄昉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