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

    魏茨泽克:从纳粹余孽到“德国良心”

    《 文摘报 》( 2015年02月07日   03 版)

        1月31日,德国总统府发布消息,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在当天去世。

        欧洲多国领导人对此表示哀悼,法国总统奥朗德称,这位首个反思二战的德国总统的离世,令他“和德国人民一样悲痛”。

        1985年5月8日,在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特殊仪式上,头发花白的总统魏茨泽克用粗哑的声音开始演讲。

        “无论是否有罪,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我们必须接受过去并为其负责。德国人必须正视事实——不粉饰,不扭曲。没有记忆就没有和解。”

        在演讲中,魏茨泽克代表德国首次直面了黑暗的过去,并第一次将“二战”结束定义为摆脱非人道独裁统治的“解放日”,而不是“投降、被驱逐和失去自由”。

        时至今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仍认为,这是魏茨泽克“一生中最好的演讲”,并且这次演讲给了德国总统魏茨泽克“远远超出德国边界的政治权威”。

        事实的确如此。

        1985年10月8日,以色列总统哈伊姆·赫尔佐格带着仪仗队,在机场欢迎魏茨泽克。赫尔佐格还带来了他的部长们,其中就包括曾经拒绝迎接德国领导人的外交部长伊扎克·沙米尔。此刻,他们排成队与魏茨泽克握手。

        “魏茨泽克总统发出了现代德国最勇敢、最坦率的声音。他的责任意识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国际社会当时这样评价一位德国总统,是因为清楚他所处的内外环境。

        当时,疲惫、焦虑和绝望仍在整个西德蔓延。大多数人相信,军队40年前无条件投降,把德国人的命运交到了敌人手中。老一辈人反复提及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年轻人则声称对大屠杀一无所知。西德一些历史学家将纳粹屠杀与柬埔寨的波尔布特革命和斯大林的清洗运动相提并论,极力为德国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开脱,引起巨大争论。数以百万计的前纳粹分子和他们的支持者还活着,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但纳粹后人魏茨泽克,毅然决定以总统身份,突破禁忌,向德国人最深的心理防线提出质疑,试图理清德国人对那段历史的复杂感情,防止“历史的黑暗篇章消失,变成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

        魏茨泽克18岁时走上前线,曾在纳粹军中获得铁十字勋章。他的父亲是纳粹德国的外交官。哥哥是著名物理学家,试图为纳粹政权制造原子弹。在纽伦堡审判中,魏茨泽克曾为自己被判“反人类罪”的父亲辩护。“我不必告诉你,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1987年,魏茨泽克这样向《明镜》周刊回忆当年的经历。事实上,纳粹余孽的身份和德国士兵的“历史污点”,曾不止一次地给他带来困扰。

        “和清白无辜一样,罪恶感始终是个人问题。”在魏茨泽克看来,所谓的罪恶或清白都只是个人之事,与国家无关。或许正是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妙,让德国人轻易原谅并接受了他的直言不讳。

        年轻人看得出,这位老人演讲时并非在夸夸其谈,而是努力压抑悲伤,极力保持公开场合应有的冷静和严肃。在年轻人眼里,总统魏茨泽克那一刻不仅仅是政治家,更是消除块垒、抒发胸臆的亲历者。

        堪称平地惊雷的“解放日”演说发表后,总统府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表达赞扬祝贺的书信、电报如雪片般飞来。一年后,这篇演讲被编印成册,发行量高达250万册,并被译成21种文字出版。

        魏茨泽克去世后,波兰《选举报》将他评价为“波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朋友”。“他断然拒绝了纳粹主义。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纠正同胞对邻国犯下的错误。”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得知魏茨泽克逝世后声指出,魏茨泽克“为德国总统如何行使职权树立了新的标准”。

        (《中国青年报》2.4 高珮莙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