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

    从曾国藩的薪水说起

    《 文摘报 》( 2015年02月07日   08 版)

        历史学者张宏杰的新书《给曾国藩算算账》(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一版)从曾国藩的收支情况入手,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曾国藩,也展现了一幅真实的清代京官经济生活画卷。围绕该书,记者对张宏杰做了专访。

        十三年京官,怎一个“穷”字了得

        记者:您的研究细致梳理了曾国藩的经济生活,在研究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张宏杰:一家人从小拼命供他读书,希望他通过考学,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去北京参加会试,需要亲戚们东拼西凑才筹齐路费。道光十八年曾国藩中了进士之后,曾经衣锦还乡,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临走的时候,他专门去看望几位母舅,跟他们告别。当时他的大舅已年过花甲,却“陶穴而居,种菜而食”,过着半野人的生活。曾国藩不觉“为恻然者久之”。他的二舅江永燕比大舅强一点,也好不到哪去,三间茅草房,东倒西歪。二舅送他走时,对他说:“外甥做外官,则阿舅来作烧火夫也。”外甥你将来如果做外官,我一定给你做烧火夫,就是你让我跟着享几天福吧。曾国藩到北京当了五年的官,没有给两个舅舅寄过一文钱。这个二舅最后没有等到享外甥的福,几年后贫病而死。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嚎啕大哭了一场。

        曾国藩在北京做了十三年京官,十三年当中,他的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就是一个字:穷。

        清代到北京作官,成本高昂,需要准备高额的路费以及到京后租房的费用,所以很多人进京为官前,都要想方设法筹集资本。曾国藩是通过一家一家“拜客”获得“贺礼”的办法来筹资。他在老家湖南省花了近一年时间,奔走了近三千公里,拜了一千二百多家,其中不光有亲戚朋友家,还有大量无亲无故的商铺和官员,一共收到了将近1500两“贺礼金”。这种“筹资”方式,以前还没有人提及。

        还有,曾国藩到四川担任乡试主考时,为了保持翰林体统,带了整整七大箱官服上路,但是因为无力负担过高的购置费用,他戴的蜜蜡朝珠居然是假货。出京前,他要仆人买一个“小戥(děng)子”,用于称量路上地方官员所送银子的重量。

        他在做京官时,成天为钱发愁。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账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那时曾国藩已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堂堂副部级,居然掏不起回一趟老家的路费。

        记者:曾国藩的官为什么当得这么穷呢?

        张宏杰: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低薪制。在清朝的俸禄体系中,曾国藩这样的七品文官,年俸是125两白银。清代一两白银的购买力,我们用大米购买力换算的方法,大概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200元人民币。当时曾国藩一年的工资加上所有津贴换算过来就是25000元钱,每月2080元钱。所以曾国藩没钱的第一个原因是收入低。第二个原因,花费大。道光二十年,曾国藩衣食住行全部的经济开支加起来为620两白银,也就是说他这一年的财政赤字是495两白银,相当于99000元人民币。做一年官,赔了这么多钱。

        理学修养助曾国藩保持清醒

        记者:当时很多官员都有灰色收入,为什么曾国藩不这样做呢?

        张宏杰:曾国藩是理学家,追求道德修养,那么就不能肆意谋求灰色收入。京官时期,曾国藩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

        我在曾国藩的日记中发现了一条很有意思的记载,那是在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十,他说:“昨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就是说白天跟人出去吃饭,一个朋友在酒桌上聊起来,有人送了我一笔别敬,数目很大,曾国藩当时就很羡慕。晚上自己做梦,梦见有一个朋友发财,他在梦中就羡慕得不得了。他反省道,好利之心在梦中都不能忘,可见我已经卑鄙、下流到了什么程度。

        还有一条日记也很有意思,在这一年十月十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说:“两日应酬,分资较周到。盖余将为祖父庆寿筵,已有中府外厩之意,污鄙以至于此!此贾竖器量也。不速变化,何以为人!”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回想起来这段时间送礼金都很周到,谁通知我,我都去,而且随的钱都很多。我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过几天我祖父的生日到了,我准备在北京摆几桌,通过祖父的生日收一点儿贺礼,度过目前的财政危机。想想自己发誓学做圣人,居然打这么一点儿小算盘,实在是太要不得,于是在日记当中痛骂自己。

        另外有一个细节非常有说服力。有一些京官有一个比较大的经济来源,就是给地方官在北京办事,谋取一些灰色收入。很多京官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额钱财。但在曾国藩的资料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笔这样的记载。

        记者:曾国藩之所以没有沦为贪官,他的理学修养起了很大作用,而这种理学家的修养功夫是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的。这给我们什么启发?今天官员的道德提升能否从中取之一二?

        张宏杰:是的,中国古代官员和今天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古代官员都是三榜进士出身,浸淫于孔孟经典当中。儒学对他们的人格有着强大的塑造作用。明清两代清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理学信徒。比如明代著名清官薛瑄就以理学名世,他一生直节不屈,被称为“光明俊伟薛夫子”“铁汉公”。他的名言是只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才是真正的清官。而另一清官海瑞则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强调心口如一、知行合一,终身活在天理与世俗的交战之中。

        晚清的曾胡左,都精研理学。胡林翼晚年皈依理学,“立定志向,在‘理’路上做人,不做不休”,有“人生晚节末路,不可一毫失著”之愿。这种现象自然并非偶然。正是理学提供的“意志万能”理论,支撑着曾国藩等人在无比肮脏的官场中超拔流俗,抵御住了种种诱惑。

        所以,官员有没有信仰,对他的人生选择是很重要的。没有其他信仰,那么只能信仰金钱了。

        高薪能否养廉?制度如何反腐?

        记者:书中详细计算了清朝官员的官俸收入,指出官员腐败现象与收入低分不开。以此观照当下,收入低是否是国家公职人员贪腐问题的原因之一?收入低在多大程度上导致贪腐?

        张宏杰:低薪不一定导致贪腐。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是低薪制,即使是最低薪的朝代,也仍然会有个别清廉官员出现。但是,从大数据来看,收入过低,同时又没有朱元璋那样极为强硬的高压铁腕的反腐措施,则很容易引发大面积的贪腐。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薪俸最低的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后期腐败程度之深、面积之广,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登峰造极。这两者之间,并非只是一种巧合。如果合法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大多数官吏的选择必然是贪腐。

        中国历史上,不光有低薪制,还有无薪制时代。官员们都是靠对老百姓吃拿卡要活着。这种低薪制和无薪制,反映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传统财政制度的自私性与短视性。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但事实上,这是典型的掩耳盗铃之举,对最高统治者来说,同样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因为大部分官员会选择谋取灰色收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比开足工资还要大。

        记者:近些年主张“高薪养廉”的呼声很高,那么,“高薪”真能“养廉”吗?“高薪”之外,“养廉”还有哪些必要的措施和政策?

        张宏杰:高薪并不一定能养廉。高薪只是养廉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把薪水提高到让官员们光凭薪水就能过上体面生活就行。

        中国历代为什么大多实行低薪制呢?因为历代政府都想把控一切,导致官吏队伍人数过多,国家财政负担不起。所以高薪,或者说提高薪水养廉的前提,是政府放权,同时削减公务员队伍。这是高薪养廉需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前提条件之二,是有效的监督机制。我们很多人只知道新加坡高薪,但是不知道,新加坡与此配合的,还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防治腐败。事实上,世界上清廉指数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新闻媒体等对官员的监督是非常严厉的。有无死角的监督,高薪养廉才会起作用。要不然,高薪只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一些清廉指数较高的国家,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信息透明。自1995年起,瑞典在“清廉指数”“最适宜人类居住国家”“环保成效”等国际排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原因是从1776年,也就是中国乾隆四十一年(那一年和珅被乾隆任命为户部侍郎,开始步入政治高层)起,瑞典就开放了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从那一年开始,瑞典公民就有权查看官员直到首相的纳税清单,这个传统延续至今。

        19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制订了财产申报法规,实行财产申报制度和金融实名制度。对于限制灰色收入,遏制公权腐败有良好的作用。

        (《中华读书报》1.28 马燕 郭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