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是四川军阀、解放后担任共和国林业部长的刘文辉(1894-1976),在上世纪主政西康期间非常重视教育。当时,刘文辉宣布:“若县府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军阀刘文辉
人们对刘文辉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但对他的哥哥刘文彩,因其大地主身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被当作农村的头号“阶级斗争”反面教材,可算得上家喻户晓。
实际上,刘文彩和其弟弟刘文辉相比,仅仅是一个善于理财的财主而已,没有太多的关注价值。刘文辉,字自乾,法号玉猷;1864年元月生于四川大邑安仁镇的富农之家,六兄弟中排行最小。13岁时就谎报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陆军小学,后保送西安陆军中学,继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在保定军校第二期读完炮科后,回四川投奔其堂侄刘湘,开始了军人生涯。
刘文辉虽是刘湘的堂叔,但年龄却比刘湘小六岁。有刘湘的关照,再加上自己的突出才能,刘文辉在四川军队中一路官运亨通,仅三年时间就从上尉参谋、营长、团长一直升到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成为四川军阀中的主要将领之一。1920年,刘文辉以川军独立旅旅长的身份占领四川东部重镇叙府。1922年升任川军第九师师长,在打败杨森之后,刘文辉取得四川帮办名义,1928年当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1931年改组后留任。此时刘文辉已拥有7个师,20多个旅、14万军队、81个县的地盘。而此时的刘湘任四川善后督办、21军军长,他们成为四川的主要统治者。
重视教育
1935年,40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到了雅安,出任西康省委员会主任。主政西康期间,他十分重视教育。
上世纪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们更是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和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比如,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由于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这便是堂堂的西康省义敦县政府衙门。
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从县长平和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他的抱怨和不满。
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
勤俭为政、倾囊兴教,开化民智、建设桑梓,这是刘文辉一以贯之的思想。
(《廉政暸望》2014年第22期 毕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