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张大诺,为老人寻找幸福

    《 文摘报 》( 2014年12月27日   06 版)

        去年的最后一天,张大诺终于完成了书稿《她们知道我来过》。在这本书里,作者记录了一些高龄老人的故事。“这些高龄老人,是世上的宝贝。因为她们就是我们自己,让我们看到活生生的未来。”张大诺说。

        许多日子里,张大诺凌晨5点就要起床,从北京西五环外坐地铁奔赴东五环外。

        他在空荡荡的车厢里站起来伸伸懒腰。换乘时,面对另一侧奔向城区的汹涌人群,“忍不住挥挥手打个招呼”。赶着去上班的人们也许不知道,张大诺正要赶去的目的地,是几乎每一段生命终会抵达的站台。

        搬了好几次家,松堂关怀医院最后“定居”在北京管庄。这家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还未上班,张大诺就已经到了。他看望和照料高龄老人后,再原路赶回城里去上班。

        这样高强度的奔波,他坚持了6年多。直到后来实在难以兼顾,他才选择辞职,全身心地做好对老人的关怀工作。在医院里,大多时候是和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对话、聊天。“你多大了?”他问一位90多岁的奶奶。“我三十多了,”老人回答,然后认真地反问,“你多大了啊?”“我也三十多了,”张大诺同样认真答道,“你牙齿真白呀!”“你牙齿也很白。”

        就这样的对话,可能要持续很多遍。张大诺的妻子跟着他去过一次,“一次就崩溃了”。

        许多人对张大诺的选择表示费解,认为与思维迟缓的老人交流情感,是一件费时费力而又徒劳无望的事情。但在张大诺看来,每天想着这么多老人需要自己关怀,“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这些高龄老人,曾经是每个家庭的核心。”张大诺不时地提起,“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的宝贝。”

        在近十年的关怀中,他陪伴高危老人将近三千个小时。“而我的梦想就是帮助大家寻找与高龄老人沟通的方法。”

        他希望,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让更多的家庭从痛苦中得到解脱。

        而在所有环节中最困难的,是走进老人的精神世界。

        张大诺逐渐发现,老人的思维像是迷途的羔羊,他要帮助她们打造一个思维的框架:一方面是跟她聊天,一方面是逐渐地让她能够在一个完整的框架里。

        地处近郊的松堂医院上空经常有飞机掠过。一天,一位奶奶仰头看着天上的飞机哭了:“我爸爸在天上飞呢,我哥哥在后面追,他们为什么不带着我?他们不要我了。”

        “您知道他为什么不要你吗?”张大诺问。“不知道。”“你晕船吗?”“晕。”“这就对了,晕船的肯定晕机,你爸爸是怕你晕机才不带你。”

        “噢,是这么回事。”这之后,这位奶奶便不再因此而伤心了。

        “你要进入她的思维方式。”张大诺一字一顿地说。而在他指着天上劝解老人的时候,有个老人家属以一种异样的眼神看了张大诺一眼:“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张大诺却乐于按照老人们自己的逻辑与之交谈,“纠正往往是徒劳的”。

        张大诺每次到了关怀医院,都会去找一位奶奶说会儿话。严格来说,是听她说会儿话。

        关于她读书和教书的经历,关于她孩子的情况。同样的话,张大诺听了几十次了,内容一样,次序一样,语气也一样。这些话加在一起也就五分钟。她的一生,只剩下这五分钟,然后反复和别人交流。

        “对这样年龄的老人来说,他们能最后清晰说出的也许只有几百字,这些内容是她们一生唯一清晰的记忆,是一生的精华。”张大诺说。

        从2006年起,类似的方法张大诺总结了很多。“我不仅仅把这些当做志愿服务,”张大诺告诉记者,“我是在做志愿工程。”“或者说,我现在做的事情是跟一两千万的家庭有关系的。”

        他试图发现更多的问题,然后找出更多的关怀方式,最终把它整理出来。这样的话,只要家里有80岁以上的老人,当他们记忆力减退的时候,老年痴呆的时候,精神抑郁、精神分裂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

        比如,当老人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请为她的一生寻找两三句话——能让她觉得这一生过得很值、活得很快乐的话。以后的日子可以反复地说,老人不怕重复!

        哪些事、哪些人是老人的情感伤心点,作为子女和志愿者,一定要非常清楚。

        对老人有兴趣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要赞赏她,鼓励她,那是她自知的为生活多一些快乐而做的努力,那是她不自知的生命力的延续。

        作为子女,请为老人至少做一件让他特别特别感动的事情,这样她就不会在心灵脆弱时再去怀疑亲情。

        这就是张大诺一直在做的事情,他在试图寻找一把幸福的钥匙。“如果能够找到让她们幸福的方法,以后就会有人以这些方法让我们获得幸福”。

        (《中国青年报》12.17 宣金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