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提出“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功能保持良好状态。
中华医学会于普林主任指出,过去人们对健康的标准太严格,对老年人来说,把所有的病治好很难,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医疗负担会加重,也无形中给老年人带来心理压力。所以,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了一个老年人健康的新标准:
重要脏器未出现功能异常;无重大疾病;相关高危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这与以往标准中的器官系统无疾病不同,强调了人体脏器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改变,老年人身体指标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比如很多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前列腺肥大等疾病,但是只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应该就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状态。
认知功能正常;能适应环境;处事乐观积极;自我评价好。
这里是说老人的记忆力减退了,但对事物的认知基本正常,处事基本乐观,就可认为老人是健康的。
能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该条强调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融入家庭和社会,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社会参与潜力,即使高龄,仍能发挥余热,增加幸福感和归属感。
日常活动正常,生活能基本自理。
与以往有病就认为不健康的观念不同,这一条是说即使老人有疾病,只要能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也可视为健康老年人。特别是80岁、90岁的高龄老人,如能自己穿衣、洗澡、上厕所,就可视为健康老年人。
生活方式良好,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
这一条是鼓励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抽烟多,对心、脑血管都不好。久坐打麻将,易引起脑梗。体型不胖不瘦,遇到小病能够挺得住。
(《健康咨询报》12.8 黄唯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