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京剧的科班岁月

    黄加佳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25日   05 版)

      提到科班,人们首先会想到成立于1904年的富连成。富连成,初名喜连升、喜连成,1903年由吉林商人牛子厚出资筹办。1912年,牛子厚业务不振,把它转手给商人沈仁山、沈秀水,并改名为富连成。至1948年因财务问题歇业,富连成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近700名学生。其中,马连良、谭富英、于连泉、叶盛兰等京剧名家都出自于富连成。

      1930年,焦菊隐创办了新式科班——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与富连成只招男生不同,中华戏校也招收女学员。作为新式戏校,中华戏校的条件和教学科目都比富连成洋气一些。富连成的学生都穿长袍,戴瓜皮帽,显得老气横秋,而中华戏校的学生,男生一人一身中山装,戴大檐帽,女生则一律是月白色上衣,黑裙子,留短发。

      不过,无论是旧式的富连成,还是新式的中华戏校,学戏的艰辛别无二致。老艺人马玉秋记得,当年表哥把他送入科班时,字据上写着“打死投河上吊概不负责”。学不会要打,练功不到家要打,小伙伴犯错也要陪着“打通堂”……以至于,许多艺人都把学戏称为“打戏”。

      在唱念做打这些必修课中,最让旦角演员头疼的便是“跷功”。“跷”是一种模仿缠足妇女的“三寸金莲”而制成的、长约三寸的木制“假脚”。开始练习踩跷时,师傅会给学生拄两根棍子,慢慢扶墙走;然后是平地一站一两个钟头;等慢慢地能站稳了,就要练习站砖,站三角(三条腿的桌子),甚至站缸沿。站缸沿最少两三个钟头。两脚先是由酸到麻,站到最后两条腿直打哆嗦,最后渐渐失去知觉,解下跷来还要立刻跑圆场,跑到恢复知觉为止。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开始绑着跷练习手眼身法步。

      (《北京日报》10.14 黄加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