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和胡适诗学的差异与贡献比较
李乐平在2014年第9期《社会科学》上说,闻一多和胡适相同者,仅只作为文学载体的白话入诗,针对旧诗格律的新诗追求。他们更多者则是差异,如对诗之语言俗雅,对诗之节奏,对诗之外在形式要求等均不同。闻一多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貌似各自独立,却合二为一构成辩证统一关系,即音乐美必然导致建筑美,建筑美则更加音乐美。胡适所尊崇的诗之自然音节和诗体大解放,也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强调自然音节就势必导致诗之散文化,就必然诗体大解放。胡适诗论诗作的历史贡献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价值,但闻一多的诗论更是诗歌历史发展和要求的必然。虽然从整体看闻一多诗作有诸多不完美之处,但相对胡适绝大多数不完美诗作,显然更是超越。
从人的使命到人的解放
方博在2014年第9期《学术月刊》上说,康德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思考都从一个哲学人类学的基本问题开始:人是什么及其应该是什么?这一命题以“人的使命”的形式出现在康德的体系之中,而以“人的解放”的形式出现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之中。在哲学人类学的层面上,康德和马克思的理论目的是一致的,它们最终都指向人的自由在经验和历史中的彻底实现。但二者在对人的自由的内涵及其在经验层面得以实现的可能性的理解上存在着极大的分歧,这一分歧也造成了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哲学上最根本的对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历史形态的预测的差异:永久和平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分歧最终根源于对人的自由及其现实可能性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