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片《黄金时代》上映以来,票房惨淡低迷,话题却很热,萧红也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门人物。不管是否看过萧红的作品,对萧红的生平指手画脚者却不乏其人,甚至充当起道德法官。
最让人吃惊的是,网上传播最广的两篇《黄金时代》的影评,一篇称萧红为“贱货”,一篇称萧红为“破鞋”,都出自所谓的专栏女作家之手。这两篇充满侮辱性言辞的文章,竟然还获得一些网友的叫好。
跟大多数看热闹者一样,这两篇文章并不关心萧红的创作,眼睛死死盯住的是萧红的私生活。作者把萧红和今天矫情的“女文青”等同起来,抨击萧红过于依赖男人,离开一个男人又马上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不自主,用流行语来说就是“不作不死”。作者貌似振振有词,还讽刺了当下女文青,语气十分刻薄。至于因萧红与多个男人有过情感纠葛,就骂她是“破鞋”,则完全是人身攻击了。这类文章已脱离正常的文艺批评,呈现的也是片面的萧红形象。
萧红一生多舛,《黄金时代》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票房的失利,很多人就大肆嘲笑投资方太傻,嘲笑导演许鞍华和编剧李樯拍了一部烂片。今天文艺片生存不易,片方能够去拍萧红这样的冷门题材,勇气就值得钦佩。如今票房成了唯一的标杆,拿票房多寡来取笑一部文艺片,否定其艺术探索价值,太过简单粗暴。谩骂和嘲笑者,虽会出一时风头,但实质上暴露的只是自身的粗鄙和可悲。
(《北京日报》10.10 周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