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1936年,其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手书留赠。这便是黄炎培的“32字家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向警予曾被毛泽东誉为“模范妇女”,是党的创始人之一。1919年,她赴法国勤工俭学,其间,向警予接到侄女向功治来信。信中,侄女表示“愿发奋做一个改造社会之人”,向警予阅后十分高兴。在回信中,向警予提出“科学是进步轨道上唯一最重要的工具,应当特别注意”。并嘱咐侄女,“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造自己的最好方法”,反对“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管读死书”。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赴美求学。临别之际,父亲钱均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郑重塞到儿子手里,转身离去。钱学森等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后,急忙打开纸条,上面写道:“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这一留言,对钱学森此后的人生影响深远。
(《文汇报》9.19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