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

    追忆采访陈景润

    徐可 《 文摘报 》( 2014年09月27日   06 版)

        1991年初,我在光明日报工作。中央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老徐来到我们报社,说最近境外媒体有一些关于陈景润的不实报道,有的说他处境很不好,有的说他已经去世了。他希望报社派记者去采访一下陈景润,以正视听。

        在去中科院的车上,老徐已经跟我们大致介绍了陈景润的近况。7年之前,陈景润得了帕金森氏综合征,之后身体非常不好,这几年一直处于休养、康复阶段。尽管有了思想准备,但是见到他本人时,我还是大吃一惊:陈景润很瘦,脸色苍白,行走困难,需要人搀扶。他的身材本来就不高,可能因为病痛,又佝偻着身子,显得更矮了。看到这情形,我心里非常难过。

        见到我们来了,陈景润停止运动,在一位年轻姑娘搀扶下,走过来跟我们握手。我注意到,他的手瘦骨嶙峋,而且指头都弯曲着;握上去软绵绵的。他头脑很清醒,但是说话比较困难,基本上是中科院数学所原党支部书记李尚杰在介绍情况。

        李尚杰告诉我们,1984年中科院举行建院35周年纪念会,一些中央领导人出席,并会见著名科学家。在与陈景润握手时,他们发现他的脸色很不好,当即指示送医院检查、治疗。经查,确诊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国家抽调了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可病情并不见好转。有一个时期,他大小便失禁,流口水,口不能言,手不能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人们对他能否恢复健康几乎失去信心。

        尽管如此,中央和有关部门并没有放弃,中科院也拨出专款供他治疗所用。

        陈景润生病后,有关方面曾考虑把他的夫人由昆调到附近工作,就近照顾陈景润,可陈景润不同意。最后只能由一直在陈家料理家务的由昆的表妹李丽来照顾。李丽,就是那位年轻姑娘。可是,李丽户口在外地。那时候一个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是不能长期在北京的。1988年国庆节前夕,中央组织部的几位干部来看望陈景润,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回去当即向部领导汇报。终于在1989年底,解决了李丽户口进京问题。

        李丽解决后顾之忧后,心无旁骛地照顾陈景润。这一段陈景润病情明显好转。1990年9月的一天,陈景润突然给李尚杰打电话。这是陈景润患病7年来第一次打电话。

        李尚杰告诉我们,尽管病魔缠身,但是陈景润一直没有放弃工作,现在仍在为“哥德巴赫猜想的1+1”扫清外围障碍。他带着两名研究生,还准备再培养一名。他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锻炼两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学习。

        那次采访之后,我写了一篇通讯发表在《光明日报》,引起极大反响。不久之后我就听说,陈景润的家乡——福建省,主动把他接回去疗养去了。

        当然,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我的文章淡化了对陈景润身体状况的介绍。如前文对陈景润外貌的描述都没有写进去。多年以后,我还知道了一些当时不了解的情况。陈景润病情的加重,与他两次被撞倒有直接关系。第一次是1984年4月,陈景润骑车去买书,被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当即昏迷。事隔几个月,他乘公共汽车去友谊宾馆开会,车到站时又被拥挤的人群从车上挤下,摔昏在地。这两次摔倒对他的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思想解放一点,把这些情况都报道出来,不但不会损害政府和陈景润的形象,反而会引起全社会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

        (《北京青年报》9.11 徐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