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十年间,过敏症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常见。“世界过敏症组织”数据显示,过去40年间,全球患过敏性哮喘的人数,平均每10年增幅达50%。尽管人类对过敏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得出精确、全面的答案,但有一项理论得到研究者广泛认同——“卫生假说”,即卫生条件越好,儿童早期感染越少,后期患过敏的几率越大。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跟踪采访了英国两个患有严重过敏症的儿童家庭。研究显示,这两个家庭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成员身上携带的细菌种类都“过少”。
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卫生条件提高,大多数家庭不能“培养”出丰富的菌群,也就难以诱发儿童身体原始的免疫功能。这两家人平均每天91%的时间在室内活动,很少接触户外空气、花园中的泥土或小动物。
相比之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还保留传统狩猎习俗的原始地区,科学家发现当地居民携带的菌群多种多样,每1500人中仅有一人患过敏症。而在英国,每3个人中就有一人是过敏患者。
美国的研究人员2013年发现,剖宫产儿童患过敏的风险高于顺产儿童。儿童在顺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母体细菌可能对他们的免疫系统产生有益影响。发达国家剖宫产儿童比例远高于20年前,这或许可以从一个角度解释为何如今的孩子比父辈更敏感。
还有研究发现,过早服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儿童患湿疹的风险增加40%;素食为主的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远高于肉食为主的儿童。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欧洲传统农场生活的儿童从不患花粉热或干草热。得益于他们和家人保持着传统的农场作息方式:田间劳作、挤牛奶、打扫马厩等。“农场效应”可以概括成三个关键要素:接触牲畜(尤其是奶牛、狗和鸡鸭等家禽)、接触草料、喝新鲜牛奶。
“卫生假说”使得医学专家提倡通过饲养宠物、接触自然、回归农场等方式,增加儿童尽早接触“不卫生”环境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预防过敏。但与此同时,专家提醒说,汽车尾气、化学制剂、雾霾等城市污染物同属“不卫生”范畴,却对预防过敏有害无益,不适用于“卫生假说”理论。
(《广州日报》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