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章太炎当年同在《时务报》,二人从学术观点到政治思想都有分歧,嫌骂架不过瘾,梁启超带人到报馆拳击章太炎,章太炎则还手抽了梁启超一个嘴巴。按说这已不是一般的动粗了,但二人并没有因此撕破脸,之后依旧惯常往来。
熊十力脾气不好,在文人圈里打架出名,最著名的架是与废名打的。周作人与季羡林先后写文章记述他们二人打架过程。原来,熊十力与废名是邻居,两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争论便常转化为争吵。有一次,他们二人吵着吵着忽然都没有声音了,季羡林很奇怪,走去一看,原来二人互相掐住对方的脖子都发不出声音来了……但次日,两人又跑到一起切磋学问,如此循环反复,演绎了文人打架中的一种境界,那就是“虽伤皮肉,不伤感情”。
大文人刘文典最辉煌的“战绩”,是在总统府一脚踹了蒋介石的肚子。后来他到西南联大执教,对其他人倒还宽容,不知为何独与沈从文过不去。一见到沈从文,嘴里就没有好听的,而且拧眉瞪目,一副随时准备动粗的架势。刘文典也不是单与沈从文过不去,新中国成立后,他与红得发紫的郭沫若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可见到郭沫若,刘文典的眼睛也是斜的。
外国文人中的例子更多。法国大作家萨特当年在巴黎师范学院上学的时候,鼻子经常是流着血的;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年轻时泡酒馆,隔三岔五就会跟气味不投的人干上一架。南美洲的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与略萨打架,据说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海明威与人说,他想跟前人巴尔扎克打一架,因为他们俩很相像,同样身体魁梧且精力充沛。
其实,历史上的文人动粗,头破血流的倒不多,多半是一种形式,皆因学问和理念不同而各执己见,与如今所谓的“博客约架”有根本不同。近年来,由网络意见分歧发展到线下冲突的不少,一些真真假假的文人在网上一句不合就吵吵着“约架”,让人笑话。
(《今晚报》9.14 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