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伊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样琅琅上口的诗句从上海一年级新版课本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经典古诗。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师生,在翻开全国课程教材时表态:“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9月10日,编写“北京版”教材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的语文教材在改革上已成体系。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无论这三件事有没有因果关系,但它们无疑再次将中小学语文教材经典增删的争议带进公众视野,并由此展开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本身的反思。
其实,语文教材“大换血”引来的争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2007年,北京新教材里被删除的有鲁迅的经典名篇《阿Q正传》《药》等。同时有一些经典篇目也被换下,如古诗《孔雀东南飞》被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换;曹禺剧作《雷雨》被《红灯记》等京剧选段替换;高晓声的《陈奂生进城》被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换等。
一时间,全国掀起了“鲁迅大撤退”的讨论高潮。鲁迅走了,金庸来了,这样的“换血”到底对不对?
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不是一般的伟大作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原创性的作家,就像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托尔斯泰之于俄国一样。而中学教育是一个人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对一个民族的未来很重要的阶段,所以鲁迅在这个阶段不可缺席。
不过,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周炽成提出,在新的世纪,应该少读鲁迅,多读《论语》。周炽成说,他最反对的是鲁迅语言的偏激与刚烈。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的浸润和养护特别重要,经典是学生和文化传统精华对话的最佳形式,读一本经典比读十本或百本平庸之作都要好,越是经典越是可以反复吸收营养。中小学生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中必要的条件,不能放弃。
(《羊城晚报》9.21 陈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