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9月18日 星期四

    文字变革继承的是内容

    周有光 《 文摘报 》( 2014年09月18日   06 版)

      中国语言现代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语言共同化,就是推广普通话;第二是文体口语化,就是白话文运动;第三是文字简便化,就是简化字运动;第四是标音字母化,就是汉语拼音。

      大陆、香港、台湾,这三个地域大小是不平衡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从文字改革运动来讲,是大陆跑在前面,香港、台湾落在后面了。

      大陆语文现代化运动告一段落,第一个表现就是普通话的推广,本来中国分为几个大方言,我小时念的书就是方言的,我能背古书都是方言的,用普通话我不会背。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有许多方言,那时在外国,一个上海人、一个福建人、一个广东人碰到一起,三个人要沟通只能讲英语。有了普通话,今天的情况就很不一样,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了一百年。

      港台地区认为繁体是正体,反对简化,这个讲法不符合历史事实。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用当时的字体来写古文的,就是所谓的今文写古书。中国的文字,继承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许多人不了解。台湾居然要把繁体字拿去申遗,我说让他去申吧,这个事情没有多大意思。假如你到台湾,你会感觉到台湾在这个问题上是看不起大陆的,香港也看不起大陆。他们有做得对的方面,也有做得错的方面。在简繁这个问题上,是他们错了。

      拼音化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拼音化我们已经有了,狭义的拼音化我们不走。我们当年写给周恩来总理做的关于文字改革的报告中讲得很清楚,拼音是用来帮助汉字,不是代替汉字。有许多学者提出要用拼音代替汉字,但是目前国家政策不支持,至少一百年不可能,五百年都不一定可能,拼音代替汉字的路现在不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4期 周有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