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育部曾要求高校学费五年内不得上涨。随着“限涨令”到期,各地高校接连传来学费上涨的消息,部分省份平均涨幅高达50%,被公众称为“报复性上涨”。
对于日前高校上调学费,7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公众除了认为目前的学费已经较高、无需涨费,高学费的投入没有换得同等的教学质量,主要还是对高校涨学费的部分理由和高校的财务公开情况并不认可。照理说,如今什么东西都在涨价,难免导致高校办学成本水涨船高,涨学费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在高校财务不透明的情形下,那些上涨的成本都是什么?除了学生培养成本,有没有高校还债成本?有没有建豪华校园、景观大道的铺张成本,教职工工资福利的成本,以及高额公款消费等腐败成本?
不仅如此,涨的学费是该用到培养学生、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上,还是用来还债或建大楼、高档场所上?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纵然是许多高校收了很高的学费,最后也难免依然入不敷出、负债累累。
(《中国青年报》8.8 刘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