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是举世闻名的“绿都”。这里的绿不是在楼房之间栽种一些树,而是在森林中“栽种”一些楼房。
莫斯科成为“森林城市”,追根溯源,得益于造物主的恩赐。“莫斯科”在卡巴尔达语中即为“密林”之意,对于地处北纬56度的莫斯科,森林不仅用于盖房建店、烧火做饭,也是严冬生火取暖的首选。自1147年始建,先民们挥斧舞刀,一路伐来,在数以万计居民常年的“坎坎伐檀”中,“森林城市”近代以来逐步蜕变为“沙漠城市”。
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斯科人在“忆甜思苦”中幡然醒悟。以1918年列宁的“禁伐令”为分水岭,经过4次大规模绿化工程,莫斯科森林在持续近百年的呵护中渐渐恢复了活力。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即使在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岁月,这一绿化工程亦未停歇。
绿化创造了清洁幽雅的环境,清洁幽雅的环境又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美化着人们的心灵,将“护绿”这一理性认知潜移默化地上升为自觉行动。今天,在莫斯科的大小森林中,没有掐花折枝、攀爬刻画的不雅现象,不存在乱走乱踩的不文明行为,也难见到密密麻麻、对人放心不下的摄像头和警示牌。铭刻心中的法规,远比印刻在牌子上,更为有效,也更加持久。
(《人民日报》8.10 陈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