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和织女原是银河系的两颗星宿,相距16.4光年。把两颗星宿编排成一对有情人,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作。《诗经·小雅·大东》开始把天上的织女星想象为一个织布的织女,把牵牛星想象为一个挽牛的牵牛郎。此时,织女、牵牛尚为天汉二星,但人物形象已隐现其中。到了战国后期,人们开始把牵牛和织女说成一对有情人,而他们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
1975年11月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战国秦简《日书》中记载:在牵牛娶织女之日是不宜婚娶的,否则会遭遗弃或离异。也就是说,到了战国时代,天上的两个星宿牵牛和织女已经被人们演绎成一段爱情悲剧故事了。西汉时期,戴德的《夏小正》有“是月织女向东”,《史记·天官书》有“织女,天女孙也”,《淮南子》有“七月七日夜,乌鹊填成桥而渡织女”。这些只言片语,为该传说的进一步丰富集聚着素材。
到了东汉时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首次出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的《风俗通》里,则出现了鹊鸟架桥让织女渡河的故事。至南朝刘宋《齐谐记》该传说已有了完整情节,但此时牛郎、织女还都是天人。
唐代以后,牛郎逐渐变成了一个凡人。到了明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在戏曲小说里,出现了爱情至上、婚姻自主的时代潮流,使牛郎织女传说的情节更加丰富。于是牛郎有了哥嫂,哥嫂虐待牛郎并强迫牛郎分家另过;再后来又有了划银河的恶人王母娘娘。总之,作为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故事,牛郎织女神话一步步向男女追求自由幸福、反抗家长专制、冲突更尖锐、对比更鲜明、故事性更强上发展。
(《光明日报》8.2 侯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