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31日   06 版)

      公车改革成败不能仅以减支多少来评价

      刘远举在7月28日《新京报》上说,长期以来,公车消费难以撼动的最根本原因,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量与质相关。目前公车改革的补贴方式,强力、简单、直接,不过,却很难应对基层纷繁复杂的情况。本质上来看,补贴是产权的转移,把原本属于国家的资源转移给了私人,这虽然可以减少对公共资源的滥用,但因为资源已经变为私人所有,必然产生对资源的“吝啬”。补贴不能因工作而增加,那么,工作自然就会缩减以“适应”补贴,如此一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就可能减少了,表现为懒政、懈怠。公车改革成功要在公车消费减支的同时,保持公共服务不变,甚至升高,这就意味着提升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

      2013年鲁迅思想研究热点透视

      崔云伟、刘增人在2014年第3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上说,2013年鲁迅思想研究异彩纷呈;钱理群将鲁迅在今天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拒绝收编”:拒绝被体制收编,拒绝被一切文化体系收编,也不想收编他人。孙郁提出,鲁迅在审美判断上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者。理解鲁迅,如果不保持与列宁主义的距离,他的面孔可能永远是政治化的。李冬木强调了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对于周氏兄弟的巨大影响。蒋异新认为,鲁迅的辛亥故事纯粹是鲁迅式幻想,是特殊的鲁迅式晶体。通过“看与被看”“吃与被吃”,国民性终于被审美地觉知。邱焕星指出,鲁迅对青年和学潮的态度是复杂多面的,对其自身也是一种双刃剑效应,这种效应必须放在国民革命这个大背景下认识。王彬彬注意到在鲁迅的语境里,月亮往往意味着希望、温暖、爱,也象征着理性和光明。这或可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感受到鲁迅的性格精神心理中温软、阴润、柔弱的一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