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代妈妈”市场良莠不齐,既有专业的注册监护人,也有未注册的个体户。如果不能找到正规的、合适的“代妈妈”,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英美等发达国家的要求,未成年留学生如果和父母不生活在一起,就需要在当地指定一名监护人,而男女都可以担任。由于从业者多为女性,“代妈妈”称呼应运而生。她们往往不只要做好监护人,她们还要负责小留学生的衣食住行,其实就是一个妈妈的角色。
连日来,记者辗转联系到在英国留学的3名小留学生,发现这些小留学生们普遍比较叛逆,自控能力也不太强,而家长的期望又很高,让一些“代妈妈”成为“夹心人”。
监护人的职责和妈妈无异
低龄留学的趋势愈演愈烈,据统计,2005年至2006年,仅有65名中国中学生前往美国私立高中念书,而七年后,这个数字飙升至23795名,增加了365倍。这些年幼的学生异国求学,学习和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父母又远隔重洋,鞭长莫及。
作为代理妈妈,监护人的职责和妈妈的角色无异。“虽然是监护人,其实我就是一个妈妈的角色。”在英国的职业监护人曾女士这样评价自己与留学生小琴的“监护”关系。曾女士不仅负责照顾小琴的起居及一日三餐,还要时刻关注小琴的学校表现。例如,收到学校的通知后,曾女士去参加了小琴的家长会。这次去学校,她有两件事要处理,一是与小琴的导师讨论下学期换一门艺术选修课的事,二是老师告诉她小琴抄袭同学作业,她要了解一下情况。
美国中美国际学校校长毕杰夫认为,送孩子出国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寻找一位理想的、富有责任心的监护人。监护人就是小留学生的最大保护,会在生活上、学习上、社会交往上为小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如果没有这样的监护人,急于送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出国学习是不明智的。同时,和监护人家庭朝夕相处,为小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的机会,往往比在学校中的所得还要多。
监护人自身素质很重要
“英国政府规定做学生的监护人(代家长)只要达到两个要求:一、英国永久居民身份;二、25岁以上的成年人。”英国留学生监护服务中心的夏老师总结道。
最初,“监护人”不足以成为一种行业,一般中国家长都是找亲戚朋友做监护人。而随着小留学生日益增多,个人行为开始走向团队合作,而跟风做兼职赚外快的也并不少见。
但要真正做好监护绝不容易。“代妈妈”苏珊阿姨认为,监护人自身素质很重要。对于小孩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对于家长和学校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还要能够同时应对多项工作,“例如我监护40个孩子,一些孩子打电话来,阿姨我手机没钱了,我手机被偷了;学校打电话说学生跟人打架了……你要能分清轻重缓急。”不过最重要的是对琐碎的事情保持热情,“要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比如夜里有小孩突然生病,你要像家长一样照顾他。”
监护人服务不到位
一名在英读高中的学生称,在伦敦监护人服务平均收费为450英镑一学期,有的公司还要收取注册费100英镑和将近500英镑的押金。选择寄宿服务就比较划算,一晚不到20镑,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住双人间。
据该学生了解,身边很多同学都认为,监护人自身素质很重要。部分受调查学生抱怨,监护人对自己的管教过多,对自己和父母的要求无法做出及时的回应等。
近三成的家长对监护人这个角色没有太大好感,甚至认为他们只是为了挣钱而不做实事。已经聘请了监护人的家长则期望很高,近半希望监护人能担当起学生父母的角色。儿女在外学习,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因此,监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格外重要。
今年3月14日,刚刚毕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中澳班的一名女孩在澳大利亚因事故意外身亡。据该女生的同学称,监护人强行要求她们关掉手机,不许她们向任何人透露任何消息。因而9时20分发生事故,一直到18时以后女生母亲才被告知事故发生。事发地是事故多发地,而监护人没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项。通常,遇到这样的事件,监护人首先应当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并告知情况,而不是试图隐瞒。
这样的极端事例虽少见,但是近年来小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糜烂浪费、聚众赌博甚至违法犯罪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多数学生可能不至于那么严重,但是虚度光阴、学无所成归来的也大有人在。这些现象都和监护公司和监护人的失职不无关系。
缺乏监管的监护人市场
每年数以万计的小留学生的到来,促发了这个市场的欣欣向荣。在英国,监护人分为两种:专业的注册监护人和未注册的个体监护人。前者收费大约1500英镑/年,后者收费一年几百英镑,但是出了问题就很难追究。就算开价至3000英镑/年,还是会发生监护人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有的学生发生意外却联系不到监护人。
目前,华人在英的职业监护人公司,处于创业之初,尚未走向正轨。这类公司特别是小型公司,操作方式犹如家庭作坊,劳务成本虽低,但存在很大的流动性。
近几年来中国留学生在校内外的各类人身伤害事故频频曝光,这也让准备送孩子出国的父母对监护人和这一行业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不少低龄留学生的家长都经历过更换监护人的烦恼。监护人监护的学生太多以至于无力照顾每个孩子;监护人和学生距离太远,平时联系不上;监护人本身素质不够,无法胜任代替家长参加学校家长会等活动的职责,都是促使父母更换监护人的主要原因。
(《东方早报》7.14 韩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