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解禁集体自卫权背后的日本媒体生态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12日   01 版)

        在日本,“中国威胁”似乎一直与安倍所追求的解禁集体自卫权如影随形。在政府的耳濡目染之下,日本报纸总是跟着安倍有意无意地在几乎所有文章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强化“中国威胁”。

        7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高调出席“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而日本媒体的一致看法是,中方今后将会持续这种严厉的状态,“中国威胁”触手可及。

        “中国的威胁”,一直是日本所有报纸“必须写的”主题之一。“安倍在防务方面一贯喜欢发布坏消息,越恐惧越能说服百姓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林利说。炒作“中国威胁”,塑造地区紧张的安全形势,是安倍提倡解除对日本集体自卫权禁锢的主要原因。

        “不安倍增”

        7月1日下午4点55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推特上发了一条消息:“我将在任何情况下,捍卫和平、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今天内阁批准了新的安全发展政策。”

        当晚6点,安倍在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内阁已经决定将修改宪法解释,逐步解禁集体自卫权。府邸外,有日本民众组成抗议游行,拉出“不安倍增”的横幅,吸引了各国记者的闪光灯。

        这是日本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日本自卫队有了“走出国门,帮别人打仗”的权力,也意味着日本战后国防策略的全面转向。

        消息通过日本放送协会(后称NHK)的直播送往世界各地。读卖新闻记者田中康说,“1日当天报纸的头版、一版、二版,国际版和后面的社会版,都被解禁自卫权的新闻占满了。”

        “日本媒体是被政治化地组织起来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神保谦说,这种组织形式就是记者俱乐部:这是日本独一无二的记者自治组织,由记者自我管理,是政府和记者沟通的桥梁。

        刘林利说,一方面,日本记者习惯于依靠记者俱乐部,从政府部门的公开发布会采访和报道;另一方面,许多记者和官员来往密切,在人情压力之下,已失去了报道信息的自由。

        读卖新闻记者樱井文就曾是专门跟随安倍的政治记者,她加入的是官房室俱乐部。每天早晚,樱井都要和同行一起,在安倍官邸门前静候首相出门上班和下班归家。

        樱井说:“每天早上,安倍都会选两个记者和他一起乘车到办公室。”从安倍官邸到办公室,车程20分钟。20分钟足够让记者就国家政策详尽提问,甚至在很多时候,能够聊到私人生活。

        “这是非常危险的:日本媒体不是被动接受政府管理,而是主动被政府约束。”田中康称,加入记者俱乐部和贴身跟随官员,都是日本官方对媒体“软性”控制的主要途径。

        樱井承认,身为记者,批评和自己相熟的政治家,是会有些“下不去手”,因为“批评不认识的人,会更容易些”。

        安倍深谙此道。2013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前,安倍曾与媒体共进晚餐,而当天的报纸只有一家对他的参拜行为提出批评。

        根据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典洋的调查,安倍上台以来17个月中,已同相关媒体人在至少36个场合一起进餐,并且将内阁媒体预算提高了近三分之一。

        “这才是真正让我‘不安倍增’的地方。”田中康认为,“经常和安倍一起坐车、吃饭的记者,怎么会反对他呢?”

        只能妖魔化中国

        7月1日当晚,日本民众们在晚饭后翻看报纸时,会发现每份报纸头版头条都被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闻占据。

        在日本,记者习惯跟着俱乐部集体行动。那天晚上,几乎所有报纸的社论都将“来自邻国的威胁”,作为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重要原因。

        在安倍的宣传策略中,“中国威胁”一直是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主要原因。比如,7月3日,读卖新闻在一篇评述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报道中,将中国的“威胁”放在第一个部分提出。

        在许多场合谈到“中国威胁”时,安倍也极少直接明确点出中国,而冠以“周边国家”这样的模糊称谓,任由媒体想象。

        日本防务省和外务省的官员们,则乐于向媒体分析中国的“威胁”。“记者访问官员,说的都是一样:中国太危险了,我们要做好准备。”田中康说。

        在官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日本报纸也总是跟着安倍,有意无意地在几乎所有文章中强化“中国威胁”。“这就是他们的逻辑。”田中康说。

        “中国威胁”是个幌子

        “我心里很清楚,中国并不会对日本构成威胁,但我不能这样写。”东京新闻记者草菅大说,“这是因为日本人都不会接受这个观点。”

        在日本,反对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田中康看来,日本媒体正处于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中国威胁论’明显是日本政府方面刻意组织和强调的。”

        不过,民众之所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官方和媒体“中国威胁”的论调,还是因为安倍巧妙地利用了国民对战争和日本未来的恐惧与不安。

        安倍在历次的讲话中,都不断强调“我们不会挑起战争”“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为了和平”。他的策略是,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恐惧,转嫁为对中国的恐惧,把中国塑造成“战争”“威胁”的代名词。

        “目前,不少日本人并没有信心迎接旁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田中康说,“我们的经济一直下降,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低,这两年,报纸上几乎都没有好的新闻。但我们还是想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所以必须要否认中国的强大。”

        在日本,持有“一定要对抗中国军事的强大”想法的人并不少。“即使日本看起来有自信,也不是真正的自信。”田中康说。

        对于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人的心中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们害怕经历战争,但也希望日本能够重新回到世界第二大强国之列。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认为,“中国威胁论”只是做了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幌子。即使中国在东海、南海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日本也是不敢堂而皇之地参与战斗。

        (应采访对象要求,田中康、樱井文、草菅大均为化名)

        (《南方周末》7.10郭丝露 尚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