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老年痴呆症致病蛋白酶的精细三维结构,有望解释老年痴呆症致病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5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占世界发病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前的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又与导致老年痴呆症发病的蛋白γ分泌酶有关。
γ分泌酶由四个亚基组成,其中一个叫做早老素。经科学家鉴定,目前已知有150多个氨基酸突变导致早老素乃至γ分泌酶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老年痴呆症。此前,有科学家获得过γ分泌酶的三维结构,但分辨率不高。对最新获得的三维结构,施一公打了个比方,以前获得的三维结构好像在100米外看一个馒头,“我们现在是5米外看一个馒头。”
施一公研究组的成果使人类第一次看到γ分泌酶的真实形状、组成和主要蛋白质二维结构。施一公表示,该研究也许有助于人类设计出新的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
施一公也坦言,目前距离研究出新药还很远,研究人员通过现在的结构图,还无法看到蛋白质二维结构上更细节的东西,比如氨基酸的侧链,因此无法确定引起老年痴呆症的基因突变的位置。“下一步,我们会争取能在10厘米外看一个馒头,并且还要咬它一口。”
(《北京日报》7.4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