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

    近代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郭世佑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08日   06 版)

      对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研究,我认为至少存在常被忽视或低估的三个难处:

      第一,与资料太少的古代史相比,近代史的资料特多,而且十分庞杂。资料太少,难以研究;资料特多,不仅要分清真伪,还要分清主次。二者都很费时,只有多看,多比较,才能尽量减少失误。

      第二,近代历史的复杂性超过古代历史上的任何朝代,这一点不可小视。近年来,在我国史学界,已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领域已经过时,快要无话可说了,这样的认识其实很不确切。至今为止,究竟有多少学者能从政治学、法学的学术视野与方法入手,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档案资料中深入研究错综复杂的近代中国政治史?恐怕还是问题。还有,中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中外档案资料与外文报刊资料的多边运用就是好事多磨,要坐冷板凳,更不用说如何提升多种外语的解读能力。至于研究对象政治阅历的丰富、政治经验的娴熟与后世研究者书生谈兵之间的矛盾,历史场景的多变与复杂性,汗牛充栋的历史资料的主次、真假的判断,人脉清理的难度,都是特别棘手而又无法绕过的要塞。

      第三,给前代修史,政治因素与利益的干扰很大,自古皆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变动最剧烈的时代,每在朝代更易之际,历史的真相,也最易在此时失去。史学家此时以政治上的因素,往往不敢秉笔直书,旧朝殉国的烈士,守节的遗民,赴汤蹈火,呼天抢地,其忠义之迹,史学家固不敢为之留传;即旧朝完善的制度,优美的传统,也每被诬蔑或曲解。”这个见解,无论对于研究晚清史,还是民国史,都是很有针对性和启示意义的。

      (《北京日报》6.30 郭世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