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近日公布了《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与往年相比,一些老问题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比如,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财政拨款支出比上年下降22.93%。但与此同时,转嫁或摊派“三公”经费之类的问题,仍存蔓延滋生的态势。
例如,2013年,8个部门本级和32个所属单位长期占用下属单位和其他单位车辆145辆,转嫁或摊派公车运行费用66.72万元;卫生计生委、海洋局、国土资源部等14个部门向所属单位等转嫁摊派会议费555.95万元;9个中央部门本级和14个所属单位由企事业单位承担出国(境)费用1568万元。
中央部门向下属单位转嫁“三公”,是晒“三公”压力加码下的一种“变通”。整改、追责都是必要的,但还值得追问的是:这些下属单位为什么愿意,并有财力承担这些费用?
审计报告中其实也有答案。至2013年底,卫生计生委、国土资源部等13个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29.75亿元。也就是说,很多下属单位“背靠大树好乘凉”,本身就在滥用部委影响力谋取不当利益,为上级承担一点“三公”,当然求之不得。而部委花了下属单位的“三公”,还怎么从严监管呢?
所以,要根治转嫁“三公”的问题,除了要在预算公开层面推进,让晒“三公”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公家”单位之外,也要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等为原则,加快部委下属机构的改革。如此,一些中央部门就算想转嫁,也找不到“买单人”。
(《新京报》6.25 王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