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6月26日 星期四

    文化视点

    “丝绸之路”“大运河”联袂入遗

    《 文摘报 》( 2014年06月26日   05 版)

        6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紧接着,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也顺利通过评审。它们先后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卓越的长途交通网络之一,绵延近7500公里,并在特定线路扩展延伸,总长超过3.5万公里。“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绵延于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从中国中原地区黄河中游河段一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和天山山脉南北,到达七河地区肥沃的伊犁河谷楚河河谷和塔拉斯河谷。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始自古代中国汉唐时期的首都长安城/洛阳城,延伸5000公里至中亚的七河地区,将推动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两大权力中心联系起来。申遗的33个遗产点包括各个帝国和可汗王国所建立的都城/宫殿群、贸易点、佛教石窟寺、古道、驿站、关口、烽燧、长城段、要塞、古墓和宗教建筑。

        大运河流经8个省市,北起北京,南至浙江。大运河从公元5世纪开始持续建造,到公元7世纪(隋朝)首次形成统一的水路交通系统,13世纪(元朝)发展到顶峰,形成包含2000多公里人工河道的统一内陆航运网络,将黄河、长江等中国境内五大水系连成一个整体。

        与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法国米迪运河等运河相比,中国大运河具有非常清晰的特殊性:可溯源至2000多年前,而欧洲水利设施都是近现代设计完成的;规模之大,是其他人工河道无法比拟的;漫长的使用过程,清晰显示了中国是一个统一、伟大的文明古国;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前水利工程的最高水平。

        (《光明日报》6.23 李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