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6月19日 星期四

    史海钩沉

    古人也想当个好爸爸

    《 文摘报 》( 2014年06月19日   08 版)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随着荧屏上“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一批亲子节目的热播,如何当个好爸爸成了热门话题。其实,想当好爸爸古已有之。

        古代爸爸们身上的压力其实比现代爸爸更大,《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

        “皇帝爸爸”教子各有高招

        在中国古代,皇帝爸爸也许最不好当,除了管理天下,还得担负起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大任。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爸爸——秦始皇嬴政,就政治而言,是绝对成功的,灭六国、统天下,可谓“铁腕皇帝”。但论做父亲,拥有23个儿子的嬴政算不上称职。少子胡亥接班后,仅当了七年二世皇帝,秦朝便轰然倒掉了,这与嬴政皇爸未当好,没选对接班人,有直接关系。

        或许吸取了秦朝的教训,代秦而立的刘姓汉朝皇帝就颇注意这一点。开国皇帝刘邦有8个儿子,在培养太子刘盈上,刘邦首先要求他“好好学习”。为了学有进步,刘邦要求刘盈每次所呈的奏议都要自己动笔,此即《手敕太子文》中所谓:“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教育皇子可谓用心良苦,曾亲自撰写歌词,令人谱曲,教唱子孙,寓教于乐。所以史家对朱元璋这位皇帝爸爸评价很高,《明史·后妃传》称:“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至于清朝的皇帝爸爸,最好的应是康熙皇帝玄烨,他有《庭训格言》《庭训》《圣谕十六条》等多篇教子心得。“谕教宜早,弗敢辞劳”,是康熙最值得肯定的家教观点之一。

        “官爸爸”不允许子女招摇撞骗

        几年前的一句“我爸是李刚”,如今已成了现代“官二代”的标签,而且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官爸爸”在家庭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古代,有一个官爸爸同样是无上的荣耀和福气,但在某种程度上,当官二代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更多的官爸爸是不允许子女在外拉大旗、作虎皮,招摇撞骗的。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中有名的官爸爸,身居蜀国相位,却从不敢放松对子侄的教育。诸葛亮早年无子,过继兄长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适子,后来才有了亲生儿子诸葛瞻。在子侄教育上,诸葛亮强调德、才、学、志,他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代书房中常见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格言,即出自于此。

        陆逊是吴国有名的官爸爸,一代名相。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代替顾雍当上吴国丞相后,拒绝为本家子弟走后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陆逊认为,如果孩子们真有才华,不愁不被任用,此即“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一说。

        魏晋名臣羊祜,本身就是“官二代”,为人父后,他继承了曾任上党太守、父亲羊衜所立的家风。羊祜有女无子,以兄长之子为嗣。羊祜作为一名官爸爸的全部经验之谈,见于《训子书》,他要求子侄不在背后议论他人的训语,至今为人们谨记:“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历史上最厉害的官爸爸当属北宋著名清官包拯。包拯告诫子女要遵纪守法,不然“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包拯还特别说明:“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并专门让人将这训诫刻石立铭,以警示后人。如果包拯子女当年敢说“我爸是包拯”,肯定会被赶出家门。

        “穷爸爸”用诗歌表达为父者心声

        古往今来,穷爸爸都不好当,但穷爸爸们最为看重的是自己和子女的精神生活质量。东晋诗人陶渊明本来可以做一个“官爸爸”,可他不满官场腐败,“不为五斗米折腰”,断然辞官隐退。

        陶渊明生有五子,分别是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陶渊明从小就对他们进行了“贫不失志”的思想教育,这在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穷爸爸,陶渊明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有出息,但五个孩子没一个聪明的,呆笨平庸,碌碌无为,陶渊明在《命子》诗中为此叹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后悔贪恋“杯中物”,影响了优生。见儿子们难有大作为,陶渊明转而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和睦相处。考虑到五个儿子系异母所生,陶渊明留下了一句极为有名的话:“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唐代诗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穷爸爸。父亲和祖父均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运不济,一直到44岁时才混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不想当年又生“安史之乱”,“谷食踊贵”。《旧唐书·杜甫传》记载,避乱回家的杜甫“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最让杜甫伤心的是,因为穷,小儿子被饿死了。

        杜甫最喜欢小名叫“骥子”的儿子杜宗武,曾夸赞“骥子好男儿”,并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儿子过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如杜甫这般,通过诗歌来表达为父者的心声,以规范子女的言行,叫做“诗训”。白居易的“勿言宅舍小,知足身亦泰”也是这种“诗训”。

        (《北京晚报》6.13 倪方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