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知名学府、全美排名前十的杜克大学的校长,可能会有些尴尬,问题出在杜克大学的一位法律系新生——米利安·维克斯身上。米利安不仅仅是杜克大学的大一新生,同时,她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色情片女演员。
在正常人看来,米利安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当事人却不这么想。4月14日,米利安以其艺名贝尔·诺克斯在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撰文:“色情业不是我的唯一选项,而是我心理预期中最明智的选择——用最少时间交换最大利润。我有能力轻松还掉学费贷款,我选择不背这个债。我为什么要增添本不需要的5万多美元学债呢?我的选择不是经济学家所谓的‘无奈的交换’。”
美国的各大主流媒体,在得知米利安的故事之后,争相报道,并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论。在这些主流媒体的争论之中,教育无用论再次被提上台面。
年轻时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后来参与创办PayPal而致富的商人迪尔就表示,除非有意投身医学、学术界等少数领域,否则年轻人根本不用报考大学。迪尔说,有才华的年轻人入读常春藤名校,但最终都投身金融界,只帮助富人累积财富;天资稍逊的入读牟利大学,偏偏这些大学好像楼市中的“次贷银行”,学生被推向负债深渊,走出校园后,过半数人失业,又或者无法学以致用,只能在零售或餐饮业从事低技术工种。
抛开政治不谈,大学教育真的毫无价值可言吗?
曾经在国内流行过这样的段子,说的就是比尔·盖茨求学中途从大学退学,和保罗·艾伦一起创办微软公司,最终成为世界首富的励志故事。但是这些段子的编辑者显然没有告诉你的是,盖茨的父母是IBM公司的股东,有了父母的支持,他才成功获得了第一桶金,从此一发不可收。编辑者同样不会告诉你的是,一万个大学退学生中,都未必出得了一个比尔·盖茨。
所以,所谓教育无用论,从根本上就有些站不住脚跟,更别提冲击美国人丰富而又悠久的大学校园文化了。大学不能保证一个高薪的好工作,但不读大学却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未来会更优待那些受过更多教育而非更少教育的人,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更偏好那些拥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
(《新民周刊》2014年第17期 朱宇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