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现在对于留学有几个误区:一种是认为在国外可以轻松成才。实际上在国外“混”没那么容易,融入主流社会、做到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下,孩子要想成才都必须付出努力,不可能是快乐地成才的。我们的教育现在有点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幼儿园开始竞争,小学搞得很累,一旦进入大学,基本上松一口气,大学严进宽出。而国外小学、初中基本是玩,或者学一点知识,到了高中就开始选择并拼命了,要在美国上好大学,没有晚上十二点前睡觉的。但是英美这些国家也给你选择的自由,你就准备上一个社区学院,一边玩一边上,没问题,这是选择多样化,但上好大学的付出是不同的。
第二种误区是留学对中国是一个挑战。出国的人多了,哪怕尖子生出国多了,不管在哪个层次,倒逼中国教育改革,要借鉴国外现状,要改革自己能和国际接轨,这都是好现象。包括刚才讲的国际班,包括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我觉得这些也是一个人力资源流动,课程流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流动和交融,留学对中国不光是一个损失和挑战,也是好事。
“要吸收借鉴,也要弘扬传统”。今年年初英国政府拿出一笔钱,从上海60所著名中学聘任了60位会讲外语的数学老师,到英国去教他们的初中和小学,一为英国培训数学教师,二为他们的数学优秀人才办大师班,三为他们国家学数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以在短期内提高水平。后来即使教师学会抗议政府否认本国英国教师,但英国政府坚持这么干,因为最近这几年的国际测试包括PISA测试,英国15岁以下的学生的数学表现力比中国要落后3年,这说明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很多长处。所以我觉得还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看到我们教育当中的问题,又看到我们教学当中先进之处。至于留学值不值,回来不回来,要看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