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太原集中营”是侵华日军于1938年6月在山西太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几个战俘集中营之一。他们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战争罪行,对外名称为“工程队”,日军内部的名称为“太原俘虏收容所”。
“太原集中营”是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利用中国战俘充当无偿劳动力,疯狂掠夺中国资源的劳工转运站。他们把所能掠夺到的中国资源和财富统统运到日本国内,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战俘集中营的牢房最早是五栋两头贯通的大房子,每栋要住300人到500人左右。这五栋房子是阎锡山驻军时用过的营房,中条山战役以后,中央军战俘太多,原有的房子住不下,日军临时用柳条、席子和泥巴又盖了四间大棚,这样集中营先后就一共有九间牢房。
牢房里面的两边用水泥铺就的地,是一通到底的大通铺。连木板都没有,只有稻草、秫秸铺在地上,零零星星的扔在地铺上的是日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破军毯,就这还轮不到每人一条,更不用说是被褥了,而且臭虫、跳蚤特别多。战俘们睡觉时只能一个紧挨一个,如果出去上厕所回来肯定就没地方了,只能重找一个地方钻进去,战俘们称之为“插萝卜”。
集中营大院子的东南角有一口井,这是战俘们在集中营中生活的唯一水源,战俘们做饭、洗衣、洗脸……全靠这唯一的井,经常有不堪虐待的战俘跳井自杀的。在这种生死未卜的险恶环境下,别说是洗澡,去洗脸的战俘都很少,洗衣服的人就更少了。所以集中营里的战俘们个个都是蓬头垢面,身上虱子、臭虫、跳蚤很多。院子里,特别是在房子里,常年充斥着一种非常难闻的味道。
战俘们的伙食就更是糟糕到了极点,每天只有4两到5两麸皮、黑豆,或发了霉的小米、高粱、玉米吃。早上一顿稀饭,晚上每人一个用发霉的玉米面做的窝头和咸菜,只有出去做苦工的时候每人增加一个黑窝窝头。饥饿摧残着战俘们的身体,考验着战俘们的意志,长时间的挨饿真是天底下最残酷的刑罚了。战俘们别的什么也顾不上了,就盼着能出去做苦工,能多吃一个黑窝窝头,能找机会逃出去。
在这里,每天都有八路军的战俘挨打,可恨的是,打人的不是日本鬼子,也不是伪军,而是集中营里其他中国战俘组成的卫兵和他们的队长、班长。他们以维持秩序为名,总能找到打人的理由,不是嫌你说话声音大了,就是说你们聚集在一起的人多了。被打得不能动的人,就被他们扔到“病号隔离室”去等死。
所谓“病号隔离室”,就是在集中营院子东北角的几间大房子,凡是卧床不起的病号,受伤后伤势恶化不能行动的以及被卫兵打得不能动的人……都被他们扔到“病号隔离室”去。“病号隔离室”里经常有一、二百人,只要进了这间没人管的“病号隔离室”,就绝没有好下场,不是病死就是冻死、饿死。出于对这个地方的畏惧,战俘们称之为“停尸房”。大家都知道,进了“病号隔离室”能够活着出来是绝无仅有的。战俘们对那个地方是谈之色变。每天唯一进出这“停尸间”的人就是一个日军雇来的拉死尸的马车夫。
马车夫每天从“停尸间”拉走十几到二十几具尸体,最多时一天能拉走五十多具尸体,经常是一车都装不下。拉尸人往往是把先拉出来的战俘尸体就近扔到太原小东门外的万人坑里,再回来拉最后一趟的时候就扔到太原南门外的乱石滩,这样一天能拉两趟,甚至是三趟。这已经成为“太原集中营”内一项日常工作。
(《中国的奥斯威辛》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