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并称巴黎四大代表建筑。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聘请法国著名设计师沙勒格兰设计建造了这座可称之为“天下第一门”的凯旋门。
凯旋门正门悬顶,有四幅巨型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其中最著名的是右侧第一幅“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它把旋律凝固于画面,成为世界美术史的不朽杰作。《马赛曲》的前身是卢歇·德·利勒创作的《莱茵军战歌》,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曲》初始的创作理念,是一首“唤起工农千百万”的战斗号召曲。
拿破仑对于《马赛曲》前后态度判若两人,他曾认为《马赛曲》激励士气,一曲旋律可抵十万精兵。但当拿破仑称帝登基后,嫌《马赛曲》革命的火药味太浓,于是下令把它从所有节目单上划去。
列宁在《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中说:“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产生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恩格斯评价拿破仑说:“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他们举着旗帜,奏着音乐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打倒捐税,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国,皇帝万岁’。”农民被土地革命激发起来的斗志,“砸碎的只是身上的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正是这些寻求自由、寻求翻身得解放的农奴和最底层的民众,用鲜血和生命支撑起拿破仑旷日持久的征战。最终,“滑铁卢之战”成为拿破仑的英雄末路。
滑铁卢之战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屠杀。1815年6月,距拿破仑恢复帝位仅百日,“雄鹰跌落滑铁卢”。
法国作家雨果在经历了“百日皇朝”和惨烈的“滑铁卢之战”后,痛心疾首地说:“那对于悠悠宇宙,有什么关系?那一切的风云,那一切的阴影,都丝毫不至于惊扰那只遍瞩一切的慧眼。在它看来,一只小蚜虫从这片叶子跳到那片叶子,和一只鹰从圣母院的这个钟楼飞到那个钟楼,并没有区别。”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南太平洋的圣赫勒拿岛溘然长逝,他的遗言是:“我愿意把我的遗骨埋在塞纳河畔,安葬在我如此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直到1840年,法国政府才将拿破仑的遗骨迁葬回国,埋在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
(《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4期 陈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