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当今中国青年心态分析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29日   02 版)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分子家庭成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受惠群体,他们的子女最有可能奋斗成为中产者。但现在看来,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中产阶层终究得有那么点儿“产”可言,可自2009年以来的房价大飙升,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生活状态顿受威胁。

        好在这些青年因为终究是知识分子后代,可以“知识出身”这一良好形象为心理后盾,“活在当下”成为他们普遍的人生主张。他们格外重视精神享受,是都市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成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人对于他们既已不易,他们便似乎都想做中国之精神贵族。

        出身于城市平民阶层的当下青年,尤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相当一部分内心是很悲观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最是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孩子,咱家过上好生活可全靠你了。”出身于城市平民人家的青年,有几个没听过父母这样的话呢?

        在我国,背负改换门庭之沉重十字架的平民家庭的儿女们,只有从小就将灵魂交换给中国的教育制度。但即使进了重点学校,终于跃过了龙门,却发现在龙门那边,自己仍不过是一条迷惘的小鱼。

        家在农村的大学生,或已经参加工作的他们,倘若家乡较富,他们身处大都市所感受的迷惘,反而要比城市平民的青年少一些。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指望和依赖甚至要比对儿女们还多一些。倘若子女能在大都市里站稳脚跟,父母自然高兴;倘若他们要回到省城工作,父母照样高兴。这些青年的人生永远有一条退路——他们的家园。

        如若是家在偏僻之地的贫穷农村,则他们的心境比之于以上一类青年,肯定截然相反。因为省城也罢,县里也罢,适合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大多不会有他们的份儿。所以,当他们用“不放弃!绝不放弃!”之类的话语表达留在大都市的决心时,大都市应该予以理解,全社会也应该予以理解。

        (《郁闷的中国人》光明日报出版社 梁晓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