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24日   06 版)

      寻求身份:少数民族哭嫁歌的功能

      林树明在2014年第2期《南开学报》上说,许多民族都有哭嫁歌,哭嫁歌属于“表现型”的歌谣,是下层妇女表现自身、寻求身份的一种“群体叙事”,带有浓烈的自传性和表演性。其不仅是悲情的、感恩的、泄愤的,其也是喜庆的、彰显的、“热闹的”,暗含着女性自我肯定的“喜悦”。下层妇女通过哭嫁歌这一特殊的口传文学形式,痛快淋漓地申张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妇女长期被男权传统及书面文字所忽视的形象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花一世界——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豆蔻意象

      杨化坤在2014年第1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上说,豆蔻种类繁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吟咏或借以抒情的为豆蔻和红豆蔻两种。由于生于南方和开于春天,豆蔻意象最初的含义便是指代地域与时令。晚唐杜牧在《赠别》中借豆蔻比喻娇羞的少女,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也使豆蔻意象这一层含义深入人心。豆蔻因连枝而生的特点受到历代文人的垂青,在诗词作品中赋予其连理、相思等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寄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