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农耕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我们早已习惯于一味追求数量的农业生产的思维方式,并且影响深远。
农耕文明是自然经济,人类在自然系统中进行生产,大自然是第一生产力,人力的投入只占第二位,科技投入微乎其微。农业时代,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农产品数量的增加总还有一定的空间,而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只有非常狭窄的空间,并且几乎全掌握在老天爷手中。因此,在农业生产时代,人类自然就形成了一味追求数量和只统计数量的思维方式。
工业是人工经济,人类在自己建造的人工系统中进行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力退居第二位。工业生产是商品生产,产品都要拿到市场去销售和参与竞争;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上升到第一位,“数量”退居第二位。老牌工业国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把“质量”摆在第一位,竞争比的是质量,而不是比数量。
当代中国已经成长为经济大国,按数量,2012年我国有1485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从2006年起,连续几年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国拥有国内品牌170万个,却没有一个上榜。可见中国工业产品数量大而质量低是普遍性问题。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可是许多地方追求建大城市,修宽马路,建大广场;美国评学术职称重创新观点和社会反响,我们重篇数、本数和字数……
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提到哲学高度,提到思维方式的高度,促使更多的人醒悟:我们必须抛弃一味追求数量的农耕思维方式,确立永远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工业思维方式。
(《中国青年报》4.14 闵家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