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GDP崇拜是一种农耕思维方式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24日   06 版)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农耕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我们早已习惯于一味追求数量的农业生产的思维方式,并且影响深远。

      农耕文明是自然经济,人类在自然系统中进行生产,大自然是第一生产力,人力的投入只占第二位,科技投入微乎其微。农业时代,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农产品数量的增加总还有一定的空间,而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只有非常狭窄的空间,并且几乎全掌握在老天爷手中。因此,在农业生产时代,人类自然就形成了一味追求数量和只统计数量的思维方式。

      工业是人工经济,人类在自己建造的人工系统中进行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力退居第二位。工业生产是商品生产,产品都要拿到市场去销售和参与竞争;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上升到第一位,“数量”退居第二位。老牌工业国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把“质量”摆在第一位,竞争比的是质量,而不是比数量。

      当代中国已经成长为经济大国,按数量,2012年我国有1485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从2006年起,连续几年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国拥有国内品牌170万个,却没有一个上榜。可见中国工业产品数量大而质量低是普遍性问题。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可是许多地方追求建大城市,修宽马路,建大广场;美国评学术职称重创新观点和社会反响,我们重篇数、本数和字数……

      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提到哲学高度,提到思维方式的高度,促使更多的人醒悟:我们必须抛弃一味追求数量的农耕思维方式,确立永远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工业思维方式。

      (《中国青年报》4.14 闵家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