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讲坛

    我们为何需要理想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22日   06 版)

        演 讲 人:童世骏(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演讲题目:以“敬”成就凡俗生活中的理想境界

        演讲地点:上海东方讲坛·文汇讲堂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唯物主义常常被理解为“物质主义”——在英文中,这两者是同一个词,而与之对立的“唯心主义”,在英文中则与“理想主义”是同一个词。因此,一个唯物主义者能不能同时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唯物主义不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变化的,而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变化,取决于人在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当中的选择,取决于人们是不是做选择、做什么样的选择。既然如此,人有没有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对于未来社会有重大影响。

        当马克思、恩格斯写“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时,他们是把有关历史可能性的历史规律性认识和有关人类价值的精神追求结合了起来。换句话说,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是以现实中诸种可能性之一作为基础的,而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对这些可能性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采取怎样的选择和行动。

        (《文汇报》4.1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