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19日 星期六

    这些人去哪儿了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19日   05 版)

        老子

        老子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史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开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道德经》。

        关于老子此后的行踪,一种说法是老子点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老子观盩厔依山傍水、峰峦起伏,风景异常优美,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遗址即今存的楼观台。另一种说法是老子出关后骑着大青牛继续西行,再往后就音信全无。

        第三种说法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庄子·天道篇》中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从周王朝离职后便“归居”了。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故称“东归”。老子东归的事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儒家著作《礼记 ·曾子问》中都有记载。

        西 施

        身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凭着自己的美色和才华周旋于吴国宫廷之内,为勾践递送情报,在勾践灭吴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当吴王夫差遇难,勾践重新执政之时,西施却神秘地消失了。

        第一种说法:随范蠡归隐于五湖。西施和范蠡本来是情侣,后来西施为了救国,两人只能为国牺牲自己的爱情。待到西施功成归国后,范蠡认为勾践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共安乐,建议西施随他一起逃走,归隐江湖。唐朝的《吴地记》转引东汉《越绝书》这样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第二种说法是西施被沉水而死。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墨子·亲士》:“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西施被沉于水中,是因为她的美丽。

        此外,还有西施不慎落水而卒的说法。

        建文帝

        朱元璋死后,由于皇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先他而死,乃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后世也称为明惠帝。然而,在惠帝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就夺取了帝位。1402年,朱棣攻陷了京师(今南京),燕王即位,是为成祖。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录,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开进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没了踪影。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成为明成祖的朱棣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找到了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朱棣为让天下知道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处于何处无人可知。

        另一种说法认为在南京被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北京晚报》4.11 张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