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19日 星期六

    拳王邹市明在美国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19日   06 版)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邹市明卫冕奥运拳击金牌,贵州省领导留他再打一届全运会。“我什么都不想要了。”他写了一份退役报告,一份辞职报告。“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他形容,“我人生梦没有去完成的话,我觉得有遗憾。”4个月后,邹市明和妻子前往美国。

        他的打法招来质疑

        一段视频记录了他们刚到加州时的生活。邹市明挎着一个巨大的训练包,深深吸着气:“这是职业拳击的空气,我来了。”

        去年4月,邹市明的第一场新人职业赛,就是当晚8场拳赛的压轴场。最终,他众望所归赢了比赛,“基本上没有太多能够展现自己的机会就结束了。”据法新社报道,当晚他拿到30万美元的奖金。

        然而,比赛并没有让观众满意。面对职业排名402名的墨西哥菜鸟,他仅凭点数获胜。“重心比较飘,打拳没有力量,打了就跑。”邹市明的经纪公司老板李胜赛后收到很多批评。

        过去,令邹市明扬名的,是一种依靠灵活步伐不断闪躲,伺机击中对手的拳法。他很少一击制胜,打中就跑。“只要赢得比赛就行了,不需要击倒他。”邹总结。但“海盗式打法”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引发争议。支持者声称,在奥运规则允许下,这是一种中国人将聪明智慧发挥到极致的玩法。反对者认为,它偏离拳击的格斗本质。“电子只能够知道你这个手到这里,不能测出来你打多少重量。而邹市明又很灵,你摸我,我闪开,我又摸到你,电子计分就猛计,2分-3分-4分。”澳门的一位拳击教练说,“一些西方朋友问,你们中国拳击是拿来击的还是拿来摸的?”

        对国外拳手来说,他们唯一的目标是用硬得像石头一样的拳头击倒对手。

        刻不容缓的焦虑感

        一切都和过往的经验不一样了。在国家队时,邹习惯谨慎地谈论目标。第一场职业赛前新闻发布会,一个泰国记者看到他笑眯眯的,感到吃惊。而现在,他会训练自己不怒自威的样子,摆一张臭脸,不光给媒体看,更多给对手看。

        邹现在的计划是在两年内拿下金腰带,他33岁了,时常有刻不容缓的焦虑感。

        2013年7月,邹市明第二场职业赛回合数延到6回合,他明显体力不支。为了加强力量,邹市明每隔一天沿着海滩跑10公里,跳绳换成3公斤重。“手上的皮全部跳烂了。”半夜对着镜子练习挥拳。

        2013年11月24日,第三场职业比赛,带着所有人的担心以及质疑,邹市明踏上了拳台。勾拳、刺拳、漂亮的重击以及神奇的闪躲,不再步步后退,以连续的进攻反击质疑,他赢了。这是邹市明第一次以职业的方式取得了胜利。一些拳击圈内人乐观预测:2014年年底,邹市明有望拿到金腰带。

        “迎着暴风雨般的拳头,继续走下去”

        职业拳赛更像一个名利场,圈子的中心就是那些明星职业拳手。菲律宾拳王帕奎奥每场比赛收入1.7亿元人民币、“漂亮男孩”梅威瑟巅峰时期单场进账1.95亿元人民币。但现在谈论邹市明的钱景还为时过早。一场赛事的收入依靠门票、转播权、广告赞助和授权产品,但在中国,根据李胜的经验,除了广告赞助外,其他基本可忽略不计。“没让你给钱播比赛,已经是一件很好的事了。”

        为了专心准备金腰带,邹推掉了很多品牌代言。他现在每年要负担200万元~300万元人民币训练费用,他靠比赛奖金维持收入,但这离一名真正的明星职业拳手依然相差甚远。

        “我告诉他,什么时候不想打了,咱就回家。”为了照顾丈夫,妻子冉莹颖辞去工作,在美国学会了做饭,还是丈夫的翻译和司机。邹市明也表示,家庭生活让他体会到拳击另外的乐趣。他告诉记者,在成为真正拳王的道路上,自己想过也许有一天会被击倒,但并不恐惧,会迎着暴风雨般的拳头,继续走下去。

        (《人物》2014年第4期 张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