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美食也是“外交”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15日   08 版)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开设了一门新课:美食外交,教师是美国国际冲突问题专家。该课教师认为,“美食应当作为一种工具,来促进国家间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欧洲四国,有关欢迎宴会的报道也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如在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以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白领结”盛装宴会迎接中国客人;在法国美食之都里昂,接风晚宴由来自“厨艺教皇”保罗·博古斯的同名厨师学院的名厨精心准备;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夫妇为中国贵宾举行了私人晚宴,除译员外无任何陪同人员出席,这是默克尔首次在总理府为外国领导人举行私人晚宴;在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在布鲁塞尔拉肯宫为习近平夫妇举行隆重国宴,宴前奏两国国歌。

        其实,宴请绝非仅是外事交往中的一个接待程序。因为,宴请的地点和环境、菜肴的准备、菜单的选择、饮食的安排,不仅传递出礼遇和规格,还会成为外交事务中的一个亮点,有时某道菜肴都会被赋予特别意义,甚至会成为一个历史中的重要折点。

        用国宴美食诠释中华文化

        2006年10月,中非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宴请了各国领导人,既不铺张又众口皆调的四道主菜赢得了各国领导人及其夫人的喜爱和赞扬,连餐桌上的菜单也被客人们收藏了。

        赢得客人们盎然兴趣的四道主菜分别是松茸竹荪汤、黄焖小牛肉、茭白拌鲜蔬、清蒸银鳕鱼。这四道菜肴均不是贵重难寻之物,但却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完美地契合了中国美食色、形、香、味、滋、养的六字标准。

        2010年9月27日、2011年10月1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曾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欢迎到访的时任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和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

        在这两次国宴上,既没上伏特加也没上茅台,配餐用酒都是张裕百年酒窖干红和张裕爱斐堡酒庄霞多丽干白。

        2011年3月31日,G20财长会议在南京举行,因主办方是法国人,所以午宴采取了中西合璧的菜式,配餐用酒即是张裕爱斐堡赤霞珠干红和霞多丽干白。

        可以这样说,葡萄酒已成为我国国宴餐桌上的主角,这不仅是因为1984年外交部设立了“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的规定,更因为国宴用酒要选择中国最好的葡萄酒,还要有与世界著名产区葡萄酒媲美的品质。

        我国的“外交神器”:北京烤鸭

        如果把“外交神器”的荣誉冠以一种美食,那无疑是“北京烤鸭”。尤其是在中美建交史上,烤鸭可谓功勋卓著。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国务卿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暗赴北京,与周恩来密晤,协商尼克松访华事宜。会谈之时,双方互不摸底,谈话都非常谨慎,会谈气氛也较紧张,直到中午也没取得什么进展。这时,周恩来适时地说:“我们不如先吃饭吧,烤鸭要凉了。”

        午饭共有12道菜,主角是北京烤鸭。周恩来向基辛格介绍了烤鸭的吃法,并亲自为他夹上片好的鸭肉,放在荷叶饼上。这让基辛格倍感主人的好客,食后更是赞不绝口。临近午饭结束时,周恩来又提议大家举杯畅饮茅台,预祝双方下午会谈取得成功。

        美酒佳肴,宾主尽欢,融合了双方的鸿沟,会谈也峰回路转。

        后来有评论说,这是继“乒乓外交”之后的“烤鸭外交”,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勋。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当选总统后,两代布什总统及其家人每年都会多次驱车前往位于华盛顿近郊弗吉尼亚州7号公路边上的一家“北京饭店”,每次必点“北京烤鸭”。北京烤鸭和他们全家都爱的椒盐大虾、北京风味羊排、干煸牛肉丝、干烧四季豆被这家饭店称为“布什菜单”。基辛格大概是第一个品尝烤鸭的美国政客,“只要给我来一份北京烤鸭,我愿意签署任何文件。”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基辛格对烤鸭的热爱。

        美食隐含微妙的政治讯息

        1996年,多国峰会在法国里昂举行,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本人就是一位美食家,作为东道主,他更是把美食外交运用得得心应手,不仅在当地知名餐厅款待各国政要,更把菜单事先送给他们,请他们先选好自己喜欢的菜品。当各国政要到达餐厅时,他们所选的菜肴便即刻端上餐桌。希拉克的细致安排,让各国宾客倍感亲切。

        榊原英资曾在1995年出任日本大藏省国际金融局局长,后升至日本官僚系统的最高位,因主管利率、汇率等货币金融政策被称为“日元先生”,其当年在国际金融界的影响力不亚于格林斯潘。在他所著的《吃遍世界看经济》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当年,日本首相羽田孜访问法国,宴会用酒选择了来自普罗旺斯的葡萄酒,虽然并非劣品,但普罗旺斯并非法国顶级葡萄酒产区,显然他的待遇与其他贵宾相比差了一截,此事一直令其耿耿于怀。后来,榊原英资陪同另一位首相小渊惠三再次访问法国时,特意向法国财政部的友人做了某些暗示,这次法国人端出了1970年产的李欧维拉斯卡斯,日本人才有所释怀。

        2010年6月24日,奥巴马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并举行会谈。按照白宫事前公布的日程安排,两位总统在会谈后将共进午餐。会谈结束后,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同车离开白宫。在华盛顿市郊的雷氏汉堡店,两位国家元首点了芝士汉堡包、薯条和饮料,面对面坐下,一边聊天一边嚼着汉堡。

        据介绍,这家汉堡店是奥巴马最喜欢的餐厅之一。有媒体评论,奥巴马尝试对梅德韦杰夫展开“汉堡”外交;更有评论说,奥巴马这场“非常规宴请”表明两国关系已开始回暖。

        果然,在下午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说,在他和梅德韦杰夫的努力下,美俄关系已“成功重塑”。而梅德韦杰夫的话似乎也一语双关地说,他中午吃的汉堡“也许不太健康,但很美味”。

        美食外交是“巧实力”

        作为美国最资深的外交官之一,希拉里·克林顿从担任美国第一夫人起,就多次用美食扩展个人外交。就任国务卿后,希拉里对美食外交更加重视。

        2012年9月,希拉里招揽了超过80位的星级大厨,组成“国家厨师”团队,专为美国国务院准备佳肴盛情款待各国贵宾。

        希拉里的美食外交很有独到之处。她摒弃了以往用高档法国菜宴请贵宾的传统,而改用客人的家乡菜来招待。她认为,以地方风味菜作为宴请工具,能拉近主宾间的距离。2012年,当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美国国务院礼宾司司长马歇尔就找来美籍华裔大厨蔡明昊,炮制了融入美国元素的八宝饭,辅以姜制的瑞士甜菜。2012年3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美,美国国务院则邀请了出生于英国的名厨布卢姆菲尔德,以慢煮三文鱼、香草煮扁豆等家乡菜宴请贵客。

        曾任美国白宫社交秘书的马歇尔说,这个新的外交烹饪计划是克林顿的“巧实力”哲学的一部分,既可以展现美国的料理和创意,也可以让宾客理解美国。而“菜式融合了贵宾的国家文化,可以展现尊重及诚意”。

        2012年7月24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爱丽舍宫与来自全球顶级的厨师会面时说:“政府首脑会面,谈判进展顺利与否,这与厨师给嘉宾做菜的好坏分不开。如果饭菜可口,谈判顺利,厨师陪伴、参与了成功的谈判。如果厨师的菜做砸了,身兼重任的领导人吃了不可口的饭菜就很难完成他肩负的使命。”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与这些顶级厨师会面,她认为,这是庆祝法德战后和解50周年最好的方式。

        可以看出,美食已成为公共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当然,也有对这一工具不重视而招致批评的。

        2012年8月有媒体报道,印度总统慕克吉将在总统府举行首次“家宴”,曝光的菜单依旧是“老四样”:萨莫萨三角饺、豆米蒸糕、三明治和咖啡茶。未及开宴,家宴菜单就遭到众多媒体毫不客气的批评:印度的美食外交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其实,失败的例子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食外交的重要性和严谨性。

        (《北京青年报》4.10 丹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