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炫耀性消费”显示的是空虚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08日   02 版)

      经济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人正在富起来。然而,由于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我们社会生活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不平衡。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炫耀性消费”现象。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他认为炫耀性消费是一种“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某种尊荣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网络流行的热词“土豪”,可谓是炫耀性消费群体的生动画像。为了显示其身份、面子和地位,满足其某种虚荣心。在消费生活中,充斥着贪欲、炫富、挥霍与浪费等等畸形消费现象。

      通过这种外在符号来证明自我主体的价值,这就导致了人性的异化。消费由手段变成了人生目的,由理性变成非理性。这种对物的炫耀,其实恰恰折射出人们内心的空虚,甚至是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病态和冒险的竞赛,它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我们社会文化的浮躁,甚至是文化方向感的迷失。炫耀性消费所推高的是消费至上主义,因为商品符号过多地放大人们的虚荣心和差异性,导致了感性消费的虚假繁荣,提高了消费主体外在的需要和欲望。如果一味强化这种建立在享乐主义基础上的病态欲望,人就彻底沦为消费物的奴隶,结果就必然导致现代社会中人的灵魂日渐麻木、人际关系日渐淡漠、人文精神日渐沉寂,我们生命中内在的、真实的精神需求被遮蔽了。

      (《光明日报》4.3 邹广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