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全集诗体中文译本面世
莎翁全集诗体中文译本面世
4月23日,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上海译文出版社于3月31日首发《莎士比亚全集》。
这套由莎学专家、著名翻译家方平主编的《莎士比亚全集》,是整个华语世界最新、最全且唯一的诗体译本。最珍贵的还在于,莎翁全集译者目前在世的最年长者已经91岁,年轻的也有50岁了,一行行诗句凝结着几代翻译家对翻译艺术的苦苦追求。
主编临终前还在修订
华语世界流行的《莎士比亚全集》主要为朱生豪译本和梁实秋译本,但所收莎士比亚剧本最多只有37部,且都是散文体。而身为诗人、翻译家的方平,一直怀揣一个梦想——诗体呈现《莎士比亚全集》。
关于诗体的莎翁译作,孙大雨、卞之琳、吴兴华和方平都先后出版过,但诗体版全集译本从未有过。
在年逾古稀之时,方平开始向一生宏愿靠近。方平自己翻译了全集中的23部作品,约请了另外7位翻译家翻译余下作品。
方平之子陆宇清回忆说,除了吃饭和每天听一小时古典音乐外,那几年,父亲经常是从早上七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我爸爸不会用电脑,也没助手,翻译先要打草稿,再修改誊写,一部译作等于要抄写三遍。”不仅如此,对其他译者翻译不理想的段落,他还会帮忙重新校对翻译。2008年,方平去世。陆宇清清楚记得,他父亲临终前虽有时神志不清,但抱着修订过的书稿才会安心。
每个字都掂着斤两使用
在翻译之初,方平就定下标准:原文是散文就译成散文,原文是诗体就译成诗体。他认为,这样可以使译文在语气、语言节奏感上更接近莎剧原貌。
今年91岁的翻译家屠岸承担了全集中历史剧《约翰王》以及诗歌《鲁克丽丝失贞记》等的翻译。他说,莎剧原作中的对白和独白都是素诗体,所谓素诗体,即尽管不大用韵,但有内在的格律,是无韵的诗。“以诗译诗,对翻译者来说挑战巨大。”屠岸说。
翻译家首先要面对几百年来英语的沧桑变化,《居里厄斯·凯撒》等几部剧作的译者汪义群说:“这类问题防不胜防,要加倍小心才行,否则太容易闹笑话了。”
直到今天,翻译家们也认为莎翁的一些诗句具有“不可译性”。汪义群说,《威尼斯商人》故事发生在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地,“威尼斯充满了人和人之间的冲突,而贝尔蒙特是个诗意、罗曼蒂克的地方,莎翁在这两个地方写的文字是有区别的。”汪义群说,剧中人在威尼斯说话凶巴巴、节奏激烈,而在贝尔蒙特就变得柔和了。“我觉得这些细微的节奏感,在翻成中文时,是不可实现的。”
即便如此,参与的译者还是在竭尽全力,以还原莎剧原貌。即便是文字翻完了,还不能算结束。“我还要设想观众就在面前,自己朗诵一下,试一下效果。”屠岸说。
唤醒沉睡了11年的译稿
在这部诗体《莎士比亚全集》中文版里,最新收入了历史剧《爱德华三世》和《两贵亲》以及长诗《悼亡》。这三部作品的译者都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张冲,“《爱德华三世》的诗译稿已在我的电脑里沉睡了11年,一直未露面。”
张冲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国外买到了单行本《两贵亲》,“因为它没人翻译过,我就试着翻译了。”方平正是因为看到了张冲所译的《两贵亲》,才邀请他加入了翻译团队。
(《北京日报》3.28 路艳霞)